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日前,济南市教育局等十七部门联合下发《济南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今年底,全市各区县组建区县级“教联体”;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50%以上的普通中小学校组建校级“教联体”,2030年底前实现校级全覆盖。旨在通过“教联体”建设,构建和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实现“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按照要求,区县教育与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建立“医院—学校”联动机制,支持医务人员担任中小学校健康副校长和校医,配合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普及健康营养“66条”。推动学校与卫生健康部门深度合作,邀请专业营养师、减重师进驻学校食堂,科学调整菜品结构,为学生提供均衡膳食。针对有减重需求的学生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从饮食源头为学生健康成长筑牢营养保障防线。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区县教育、卫生健康部门,依托权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充分结合当前社情、教情、学情,研制科学地针对重点预防学生群体的筛查问卷,对部分学生实施定期监测,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通过“发现-评估-干预-跟踪”闭环管理,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同时,构建“15分钟运动圈”,设计并发布“济南市中小学生运动地图”,精准标注公园、体育馆、社区运动场地等适合中小学生的公共体育场所,同时标注场所开放时间、设施类型及安全提示,方便学校及家长根据距离和需求,灵活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鼓励学校邀请体育部门推荐的专业教练、退役运动员等专业人员,对学校体育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计划,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指导、案例研讨等形式更新教学理念,传授先进教学方法和运动训练技巧,全面提升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统筹全市资源,完善“三横三纵”校园赛事体系,开放下属场馆支持学校日常教学及暑期体育夏令营活动,选派专业教练进校园指导跳绳、武术等校本课程开发,开展“泉城家庭体育节”等活动,设置亲子趣味赛项,形成以专业赛事为引领、场馆资源共享为支撑、家校社协同参与的立体化体育生态。
《通知》要求,积极探索创建“社区学习驿站”,有效盘活社区闲置的活动室、会议室等空间资源,将其改造为免费课后学习场所,为社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与成长。统筹本区域资源,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学校和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馆所结对共建,共同培育一批覆盖大中小学的馆所“大思政课”精品课程,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形成“一校一馆一课”品牌活动。鼓励整合各方资源,区域内重点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核心文化场馆,社区图书馆、乡村文化站、非遗传承基地等基层文化场所,中小学科学、美育、体育、历史等场馆免费开放,鼓励依托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特色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免费研学活动。
此外,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家长代表等为家长授课,课程内容涵盖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亲子沟通技巧、心理健康教育、养育案例分享等方面。家长学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家长的学习需求。针对重点关爱学生、亲子矛盾严重家庭,学校要建立家长-班主任-德育校长-心理教师会商制度,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难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1—2次主题开放日,如“教学成果展示日”“特色活动体验日”等,将其打造为家校深度沟通的桥梁。探索建立家校双向评价机制,在试点学校探索建立家校双向评价机制,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学校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参与度、教育方式等进行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