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企业回应网传信息未授权 老牌电厂再陷迁建风波

2025-10-15 10:50:1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千慧

 

“黄台电厂到底搬不搬?”日前,随着“国网电投电子商务平台”披露“总投资50亿元迁建章丘龙山街道”的消息,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老牌电厂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从社交平台上“终于要搬了”的热议,到48小时后迁建信息悄然下架,原本热闹的讨论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热络到平静的转折。随后,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多方核实发现,电厂现址仍在正常运营,迁建尚未进入实质阶段。“这场迁建信息的起落变动,不仅延续着多年迁建传闻的拉锯,也让人们再次聚焦这座承载济南工业记忆的电厂,以及片区发展的未来走向。”业内人士表示。

迁建消息再引热议

企业回应网传信息未授权

日前,一则被冠以“重磅消息”头衔的黄台电厂迁建信息,在济南各大小区业主群、房产中介交流群中扩散,伴随着“总投资50亿元”“选址章丘”等关键信息,瞬间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记者注意到,不少转发者特意附上截图,称信息源自“国网电投电子商务平台”。据了解,作为能源领域颇具权威性的官方性质平台,其披露的内容让原本对迁建话题敏感的市民多了几分信任,有业主开始打听章丘龙山街道的配套规划,也有业主盘算着是否要提前置换房产。然而,市民们的这份热情并未持续太久。短短48小时内,多家媒体收到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的书面函件,明确指出网传信息“未经授权”,且“国网电投电子商务平台非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在“迁建落地”消息引发热议又迅速被官方澄清后,为弄清信息来源与去向,记者首先对网传的“国网电投电子商务平台”披露内容展开核查。记者登录该平台,在搜索栏依次输入“黄台电厂”“章丘龙山街道”“50亿元迁建”等关键词,页面均显示“未找到相关结果”。此前被市民大量转发、截图的“迁建项目公示”专属页面也已完全消失,无法检索到任何相关信息痕迹。随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华能黄台电厂进行核实。一位企业工作人员在回应中明确表示,近期网传的迁建项目细节、投资金额及选址信息均“未经企业授权发布”,且发布信息的“国网电投电子商务平台”并非企业合作的官方信息披露渠道,也与华能集团体系内的正规招标采购平台无任何关联。“所有迁建信息以政府和企业官方发布为准,其他渠道均不可信。”该工作人员强调。

事实上,这并非黄台电厂迁建首次出现“消息闪现”的情况。回溯2019年,济南某本地论坛曾流传“黄台电厂2020年启动搬迁”的帖子,附带一份标注“内部规划”的片区改造图,短时间内引发上千条讨论。但随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官方渠道回应,明确“电厂暂无搬迁计划,网传规划图未经审批”,帖子也被发布者自行删除。同时,类似的情况在2024年11月再次上演。当时有官网发布的“重点项目推进会议纪要”中提及“华能黄台电厂汇报迁建选址方案”,这一表述被解读为“迁建进入实质阶段”。可仅过一周,相关部门又表示,“迁建仍处于前期调研,暂无明确时间表”。

多轮传闻引市场波动

咨询量激增、成交周期延长

从2019年的“内部规划图”,到2024年官方表述的细微差异,黄台电厂迁建话题反复出现的“消息闪现—澄清降温”模式,也让市民对相关信息的态度多了几分审慎与观望。作为山东省第一座高温高压火力发电厂,黄台电厂的烟囱曾是济南工业文明的象征。1960年首台机组投产以来,它一度是山东电网的重要支撑点,承担着济南主城区约三分之一的集中供热面积,最高供热能力达5300万平方米。但随着城市东拓,工业北片区从郊区变为主城核心区,电厂与周边新兴居住区、济南东站形成的视觉与环境反差,让迁建呼声逐渐高涨。

这种对迁建信息的审慎,早已跳出“是否相信传闻”的单一层面,已悄然渗透到与迁建消息紧密挂钩的房产市场。记者了解到,在消息扩散与澄清的短短两天里,片区房产市场已出现短暂波动。工业北片区某中介门店店长王磊告诉记者,消息扩散当天,咨询电厂周边二手房的客户量较平日增加近两倍,有业主临时将挂牌价上调,“都想着借迁建消息卖个好价钱,但随着官方函件发出后,原本有意向的买家纷纷暂停交易,部分涨价业主又悄悄将价格回调。”他解释道,多数业主调价并非基于实际规划,而是抱着“趁热度试一把”的心态。而买家则因多次消息反转变得谨慎,哪怕价格合适,也会等官方明确说法再决定,生怕踩空。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2019—2024年,工业北片区二手房成交周期平均为3.2个月,而每次迁建消息出现后,成交周期会延长至4.5个月,市场观望情绪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业北片区配套的逐步落地,房产市场正从“迁建依赖”转向“价值回归”。据悉,2025年地铁9号线开工、工业北实验学校规划公示后,片区二手房均价较2024年有所上涨,且这次上涨并非短期波动。根据王磊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片区成交量稳步提升,成交周期缩短将近3个月,购房者更看重交通、教育等实际配套。“以前客户见面先问‘电厂搬不搬’,现在更关心‘到地铁口多远’‘学校好不好’。”王磊说,最近成交的一套万象新天小区房源,买家正是看中地铁通勤便利,“哪怕知道电厂短期内不迁,也愿意入手”。这种转变,也让片区房产市场逐渐摆脱消息干扰,走向更稳定的发展轨道。

片区规划落地提速

市民期待转向民生实景

过去,“黄台电厂要迁建”的传闻不仅影响着房产市场,更牵动着一代居民对更好生活环境的期盼。在工业北片区居住了12年的市民刘敏,至今记得2011年刚搬来时的场景,“那时候周边还是农田,电厂的烟囱是最显眼的地标,晚上能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如今,再走在工业北片区,早已是另一番模样。随着万象新天、海信翰墨府等大型社区的建成,片区常住人口已突破10万,曾经的“工业郊区”变成了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就连曾经遥不可及的黄台电厂,也因周边社区的环绕,与居民生活的“距离感”越来越近。

这种“工业印记与生活空间交织”的现状,正被《济南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系统性升级思路深度回应。其中,规划明确工业北路沿线片区为“中心城区东部产城融合示范带”,以“留改拆并举、文产居共生”为路径,既要破解工业遗存与居住空间的适配矛盾,也要避免更新过程中生活场景的改变。除黄台电厂核心建筑按“保护+活化”原则改造为工业文化空间外,周边零星老旧厂房将通过“微更新”转型为社区便民工坊、青年创业工位;同时要求新建产业、商业项目需配建15%以上社区服务设施,如养老驿站、托育中心,推动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同步,实现“工作生活不出片区”的更新目标。

随着规划的推进,工业北路沿线的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北路沿线的老旧厂房正在改造,部分已变身文创园区;万虹广场旁的空地围墙上,新商业综合体的效果图格外醒目,标注着“2026年开业”的字样。就连曾经与居民生活“距离感”十足的黄台电厂,也在逐步融入片区新场景。厂区外围的绿化带已拓宽至20米,还增设了供居民散步的步道。从黄台电厂迁建传闻的反复拉锯,到工业北片区从“工业郊区”蜕变为人口密集的宜居之地,这些变化让居民对片区未来的期待,不再只依赖迁建传闻,而是更多聚焦于“保护+活化”改造后与社区共生的新场景。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