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不止于“新”!济南造机器人崛起

2025-08-30 09:41:3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柯

 

产业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济南市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的第二场——“机器人产业链”专场如期举行,现场邀请了四位深耕机器人领域的“未来探索者”,带众人触摸济南智造的澎湃脉搏。

打造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

“我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山东省比重近50%,是全省重点培育的四大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域之一。”见面会现场,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赵配才的一句话,道出了济南机器人产业的“硬核底气”。

作为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首批中国软件名城,全国首个“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同建城市,济南的机器人产业已实现“软硬结合”的完整产业链条 ——上游企业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中游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种类型的本体制造企业;下游系统集成应用企业推动机器人在多元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济南在机器人行业拥有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9台(套)产品被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针对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济南集聚了机器人企业的“全周期”成长要素。30余万软件从业人员的人才储备、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再加上专项资金、产业园区、创新大赛等组成的“政策矩阵”,共同为机器人企业营造了“优渥的成长土壤”。

赵配才表示,下一步,济南将以打造“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全面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断臂完赛”机器人背后的技术韧性

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的分享,从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赛场景切入——在近日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当企业研发的“行者泰山”拖着残臂冲向赛道终点时,现场观众掌声雷动。“行者泰山”的迅速调整,自我修复,展示出算法的技术韧性,是技术实力和拼搏精神的体现。

成立于2014年的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核心团队源自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知名院校,是国内最早从事四足机器人产品开发的公司,也是山东省人形机器人代表企业。

“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涉及到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结构、材料、电子等,而人形机器人又是机器人技术的集大成者。”范永坦言,高研发投入与长周期研发,是人形机器人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平衡研发与商业化,优宝特探索出“三管齐下”的路径:通过股权融资扩充研发团队;以四足机器人等成熟产品的市场营收反哺人形机器人研发;将人形机器人开发中的关节模组、控制器等产品“沿途下蛋”,作为独立产品推向市场。

如今,该企业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已升级至二代,集成了主动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等技术,即使在陡峭台阶、碎石路面,以及湿滑岩壁等复杂场景下,也展示出优秀的运动性能和复杂地形适应能力。

范永表示,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的整体技术水平当属国际一流地位,但不可否认,在算法仿真工具、仿真平台方面还处于弱势,今后还需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体系来应对国际竞争。

对于未来,他明确方向:“公司将推进四足与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公安维稳、应急救援、巡检勘探、商业场馆个性化服务等多个行业典型场景应用验证或示范,共同打造智能机器人的行业赋能样本。”

“内外兼修”破局智能制造业核心挑战

从1988年在济南第一机床厂钻研数控机床与重型装备,到2018 年创立德晟机器人,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胜林始终坚信:“智能制造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在最熟悉的领域做最深度的创新。”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核心技术突破为动力,专注于冶金、钢管、有色金属、汽车、新能源及工业机器人、AI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生态服务”全链条创新体系,成功打破欧美在钢管生产及加工高端装备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

在石油钢管领域,德晟研发的螺纹丝扣自动检测机器人,融合远心光学系统与AI算法,实现微米级精密测量,填补了全球行业空白;在汽车领域,成功攻克了差速器自动装配、推力杆总成装配等工艺难题,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使产品良品率提升35%;在重载工业机器人领域,230kg至1200kg大负载六轴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一系列突破的背后,是德晟对“场景驱动”的坚守。“用‘商业化’为研发导航,再用‘研发’为商业化构筑壁垒。在客户的生产线上验证价值,快速形成订单。”赵胜林说。

在制造业深耕30余年之久,赵胜林认为,未来3至5年中国智能制造的核心挑战,将聚集在人才瓶颈、数据孤岛、投入产出矛盾和生态协同不足四方面。

面对这四大挑战,德晟以“内外兼修”破局:对内打造统一数据中台、推行“精益化+ 数字化”双轮驱动、与高校合办专班培养复合型队伍;对外与行业龙头深度合作、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

“智能制造不是‘单打独斗’。”赵胜林表示,德晟愿与各方携手,用最核心的自主技术,联合最广泛的伙伴,服务国家最需要的产业,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让中国机器人用上自己的技术底座

“句芒取自中国的《山海经》,它是东方之神,主管万物生长。”山东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介绍,他给公司开发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取名“句芒”(GomROS),就是希望国产操作系统能开发更多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服务国家千行百业。

周军的愿景从何而来?他介绍,我国大量机器人研发团队长期以来都在使用美国的ROS系统进行开发,用户规模在全球约占四分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山东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操作系统GomROS,真正实现了从底层技术到系统内核的全面自主可控。

据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GomROS系统,以亚毫秒级实时响应、轻量化内核(内存最小仅6M)、国密加密安全认证(国内唯一支持SM2/SM4双国密算法)等一系列硬核技术指标,构建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是目前国内唯一在玻纤质检、医疗消杀、建筑施工等多类复杂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商用的国产操作系统。

该系统主要面向四大市场:央企、国企等对国产替代和数据安全有严格要求的单位;缺乏机器人技术开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及刚转型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设有机器人专业的高等院校;以及广大机器人开发与科研爱好者。“近两年为了做好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我们持续开发了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教育课程,力争让更多学校用上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教材。”周军说。

随着国家要求,2027年底央企及地方国企须100%完成信息化系统的信创替代,GomROS相关认证工作也进入最后阶段。“未来,我们将持续助力国产操作系统的推广与应用,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提供安全、高效、自主的底层基础支撑。”周军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