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见习记者 尉笑
7月31日,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阳区专场召开,聚光灯再次聚焦于这片迸发着无限活力、深植坚韧基因的产业高地。作为济南工业版图中极具潜力的增长极,济阳正以昂扬姿态展现着“工业强区”战略下的奋进成果。
近年来,济南市济阳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聚焦全市“13+34”产业链体系和“3+2”特色产业定位,着力推进制造业产业链群发展、提级增效。2023—2024年,济阳区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2.3%、20%,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规上工业税收年均增长25.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连续30个月领跑全市,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破题起势,一系列亮眼成绩印证着济阳在济南工业强市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抓龙头、延链条,产业能级实现跃升
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壮大。汇聚旺旺、统一、康师傅、上好佳、迈大、金晔等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160家,食品工业占全区工业产值超50%。其中,旺旺食品落户23年20次追加投资,成为旺旺集团在大陆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生产基地。济阳区延链配套有印刷包装、机械制造、检验检测等链群企业320家,构建起食品制造、包装、机械、仓储物流等门类齐全的食品产业体系,被评为“全国十大食品工业强县”“全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区”。
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转型。深化“起步区建链、济阳区延链”产业融合路径,围绕比亚迪融链补链固链,引进东风李尔等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20个。作为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乡,济阳区着力推动成立行业协会和标准体系建设,集聚全区491家企业抱团发展,其中,矗峰重工已跻身“全球高机制造商20强”。同时,济阳区敏锐捕捉家用电梯市场红利,延链发展家用电梯产业,全区现有家用电梯生产企业211家、销售企业532家,占全国细分市场份额约1/5,成为全国家用电梯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加快传统制造产业“老树发新枝”,大自然新材料从一个小型尼龙厂升级成为全球五大醋酸纤维生产企业之一,海冠电力、奥锐激光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好为尔智能化食品加工切割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
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济阳区现有规上生物医药企业6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其中,汉方制药复方黄柏液涂剂填补了我国外用清创复方中药制剂空白,铂源药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特殊食品产业蓄势待发。抢抓特殊食品产业风口,规划建设全国首个以特医食品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中国(济南)特殊食品城,成立山东省首个沿黄地区特殊食品产业联盟,特殊食品城一期、特殊食品产业基地有序推进,嘉能嘉、晏龙国科等项目年内有望建成投产,行业隐形冠军亚西亚药业进一步巩固全球最大食用胆碱生产企业地位,济阳区获评“特殊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
促转型、增动能,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5G 网络和千兆光网布局,累计建设5G基站2617个,城区和重点工业园区5G信号覆盖率达100%。扎实推进“工赋泉城”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82家,上云企业达1452家,济阳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2.2%,山东七运等14家企业获评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旺旺食品乳制品车间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鑫方盛工业品电商产业基地建有亚洲最大工业品智能仓,其主导的“518工品节”成为全国工业品行业年度盛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济阳区研发经费投入11.45亿元,较2022年增长251.2%。济阳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1家,省市瞪羚企业67家,高新技术企业24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3家。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工程,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18个,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7%。
加速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以新能源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绿色能源综合利用和电网提升。光伏方面,发电装机达到31.5万千瓦;生物质能方面,建成装机3万千瓦华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风电方面,总投资28亿元的国瑞34.5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后,全区可再生能源装机总规模达到近70万千瓦,绿色电力占比超过85%。
优服务、强要素,产业生态提质升级
以机制创新优化企业服务。坚持“围墙外的政府干,围墙内的政府帮”,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明确63条具体任务措施,编制涵盖十大领域68项服务的增值服务清单。实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预办理”“五包一”工作机制,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帮企业解难,让企业心无旁骛、安心发展。
以要素保障护航项目建设。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完成济北开发区扩区调区,规划面积由5.86平方公里扩大到14.99平方公里,2023年以来增加建设用地12907亩,出让工业用地3932亩;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技术改造再贷款和上级财政性资金117亿元,新增企业放贷326亿元。
以人才引育助力企业发展。出台“闻韶人才计划20条”,累计引育技能人才2.7万人,入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1人,获省市人才称号110人。坚持每年新春第一会大张旗鼓表扬驻区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拿出“真金白银”,让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营造崇尚实体经济、尊重企业和企业家、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济阳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立足自身优势,紧跟产业趋势,重点从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抓产业培育,加快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聚焦“3+2”主导特色产业,加大“链主”企业培育,加快上下游链式招商,集中资源力量招引落地一批能级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头部企业和领航型项目,构建“主导产业集聚、特色产业鲜明”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梯次培育优质企业,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分层次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瞪羚、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30家以上。
全面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服务理念,强化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政银企”高效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高效支持。加快组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产业引导基金,全面助力优秀工业项目招引落地和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的三年里,济阳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量质提升,基础更加坚实。展望未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阳区将以实干笃定前行,凝聚全区上下与社会各界的合力,持续深耕工业经济,不断突破创新、提质增效,奋力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济南市“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注入更强动能、贡献更多济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