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从“晨星工厂”到“双圈融合” 济南全链条打造高质量就业生态

2025-07-10 10:54: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瑞琪 实习生 王志浩

 

新增101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指导市属高校调优53个专业、计划打造30个“双圈融合”示范站点……7月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济南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进行解读。

工业领域就业“增量”持续提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据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延学介绍,今年,济南成功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为全面提升就业工作整体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就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创新优化。近期,市政府印发了《济南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为《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20条具体举措。

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方面,坚持经济发展与就业协调联动,把高质量充分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企业用工诉求快速反应机制,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培育壮大标志性产业链,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绿色低碳、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和民营经济就业主体作用,优化实施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助力各类企业稳岗扩岗。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为推动产业升级与就业扩容的协同发展,济南出台了《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聚力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等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积极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通过“链主+配套”模式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和协同发展。聚焦12条未来产业新赛道,通过“场景开放+生态培育”,吸引更多企业集聚济南,释放更多创新型、复合型的就业岗位。

同时,以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夯实就业“存量底盘”。实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推动企业在细分领域做精做强、在创新赛道突围跃升,目前已形成1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独角兽企业、261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3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矩阵。积极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年以来,济南市新增101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9家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86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指导市属高校调优53个专业

在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方面,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及离校未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支持驻济高校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据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国介绍,为扎实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济南实施了高校大学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健全校内机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院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各高校组织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活动,走进浪潮、重汽等1598家企业。组织开展514场“企业家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搭建毕业生就业对接平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多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3.1万余条。

为优化专业,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济南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指导市属高校调整优化专业53个,其中,新增25个,取消28个,推动院校人才培养与济南市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目前,济南市职业院校共开设61个专业大类、1015个专业点,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结构科学的专业布局。同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抓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根本途径,不断深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牵头组建16个产教融合共同体、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开展14个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每年培养600余名精操作、懂工艺、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66个,合作培养项目317个,合作企业301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达到67个,校企合作培养重点产业人才每年达到10万以上。

此外,大力发展县域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完善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提升行动,持续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广泛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开展困难人员就业精准帮扶,支持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

据济南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包昆介绍,近年来,市妇联深入实施“就业创业巾帼行动”,多渠道帮助妇女就业。其中,连续四年实施的巾帼家政“百村万户”培训行动,已帮助2.2万余名妇女就业。各级妇联还联合驻地企业根据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直播电商、手工编织、科学种植等培训63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益妇女140万余人次。

为拓展岗位帮就业,市妇联面向中小微加工型“妇字号”企业开展“出彩工坊”发展扶持行动,通过开发“出彩工坊贷”提供金融扶持、推出“特惠寄”降低物流成本、组织“大比武”激发妇女工作热情,帮助解决厂房、用电难题等,助力152个“出彩工坊”、31个就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帮助1.2万名妇女灵活就业。

【聚焦】

基层就业服务网点覆盖率将超92%

在强化创业支持带动就业方面,强化创业资金扶持,发挥市级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实施创业补贴政策,拓展“创贷+商贷”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贴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运营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双创园,建强济南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开发“云孵化”平台,打造特色化创业街区。完善多元参与、多种模式、分级分类的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举办全市创业大赛,多形式宣传创业扶持政策。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进一步推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宁延学表示,济南正着力构建“育主体、搭平台、促转化、聚要素、优环境”全方位创业支持体系,推动形成激发创业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的发展格局。

在优化供给模式服务就业方面,将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实施“社区微业”,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打造一批示范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开展“四个对接”精准服务,围绕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需求,健全常态化对接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培训机构、市场资源的工作机制,全力拓岗位、摸需求、提技能、促匹配。持续深化“海右人才就业数智化平台”“济南云聘e码通”“泉就业”社区微业等平台功能,强化“大数据+铁脚板”,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

“人社部门将通过推进‘双圈融合’等具体措施,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水平。”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振群表示,今年计划实现基层就业服务网点覆盖率达92%以上,打造市级“双圈融合”示范站点30个。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