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世界地球日,探访济南绿色“新生”

2025-04-23 10:17:1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实习生 徐晓艳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今年也迎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生态为民”原则,系统谋划生态修复新路径,在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期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正通过科学修复重获绿色新生,也正从单维修复迈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系统性价值重构。

废弃矿山重获“新生”

构建“三生融合”示范样板

在生态修复的攻坚战中,沉睡的矿山正逐渐“苏醒”。记者实地采访发现,从远处望去,一片开阔的土地中央,矗立着一座新建的银灰色钢结构厂房。“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的陶北村历史遗留矿山图斑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陶北村北300米,面积1.83公顷,因历史采矿活动,该区域长期存在林地破坏、耕地压占、视觉污染严重等问题,致使林地和耕地资源长期低效利用,生态功能逐渐退化。”陶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常国介绍道。据了解,图斑南邻汇河大道,交通便利,北靠瀛汶河,灌溉条件优越,地势平坦、耕地连片,具备机械化农业开发潜力。为破解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活化难题,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多部门,在2023年通过“两非”整治清除采矿残留物,平整1.83公顷场地,修复受损林地和耕地,技术人员通过翻耕培肥及增施有机质等措施,提升了土壤肥力,满足了中草药种植需求。

生态的修复不是终点,而是绿色发展的起点。济南市莱芜区自然资源局矿产资源勘查保护管理科科长高明军介绍,为充分发挥矿山的区位优势,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引入”模式,调取20余万立方土重塑矿山地形,联合陶北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优选丹参、黄芩、射干等适生药材并应用绿色种植技术,建成总投资500万元的中草药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获批3.52公顷设施农业用地,配套灌溉管网和机械化设施,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实现年产400万株药材,同步建成加工、分拣、保鲜车间,形成“种植-加工-存储”全链条体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修复工程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系统性修复工程,修复林地和耕地1.83公顷,减少瀛汶河流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项目达产后,经济效益突出,预计年产值超800万元,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3倍以上,带动中草药加工、物流等产业发展,实现从“废弃地”向“高产田”转变。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多元项目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参与种植、加工等环节,投产后可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年均增收2.4万元,综合土地租金、务工及分红年收益超200万元。通过构建“修复成本分摊、生态产品增值、产业收益反哺”的闭环机制,为黄河流域矿山修复贡献了可推广的“济南方案”,标志着生态治理从单维修复迈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系统性价值重构。

三季有花四季见绿

实现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四月的济南山峦苍翠,碧空如洗,满载货物的运输车在绿意葱茏间往来穿梭。4月21日,记者实地探访山东济钢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放眼望去,满眼皆绿充满生机的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这家集石灰岩矿开采、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是省最大规模露天开采矿山,公司所属弓角湾村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1.1亿吨,生产规模1000万吨/年,配套建设了1000万吨石灰石矿山开采和高端绿色建材加工生产线。

自2021年该公司开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绿色矿山,2022年9月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如今的矿山和园区,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擦亮了绿色发展的底色。山东济钢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经理杨八一告诉记者,4年来,济钢环保材料园区和矿区绿化面积超14万平方米,栽种各类树木、灌木2.7万余株。绿色矿山重在初建、贵在提升,为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持续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该公司还结合实际,编制绿色矿山建设提升年度方案并立项实施,对矿区及园区持续进行绿化提升,对新出现的边坡进行绿化复垦,对破损矿区道路进行维修。

绿色矿山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在绿色开采和绿色生产基础上,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济钢环保材料在绿色矿山创建过程中,从多维度出发,不断谋求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在矿山开采环节他们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及初步设计开采,采用一体式配有收尘装置的潜孔钻机、电子数码雷管起爆的微差爆破、大型液压挖掘机、矿山专用大型自卸式矿车等国内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了从钻孔、爆破到铲、装、运全过程的绿色化、环保化;严格按照自上而下分水平开采,按照设计留设终了边坡、安全平台,矿山综合回采率保持在99%以上。

以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化绿色矿山为目标,该公司建成“124+X”智能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生产管控、安全测控、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智能化和所有工艺、设备的在线监控,全面提升了公司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助力当地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济南市绿色矿山建设

打造“齐鲁样板”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按照“能建必建,应建必建”原则,全面提升绿色矿业发展。2024年,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2024年度差异化业务目标工作任务,制定年度绿色矿山建设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分类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同时,进一步压实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创建主体责任,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有效落实。

据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一级主任科员韩慧杰介绍,济南市现有持证矿山企业60家,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条件的矿山52家,其中48家矿山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并纳入绿色矿山建设名录,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到93%、100%、83%。已初步形成济南市绿色矿业格局。

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济南市矿山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济南将对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条件但尚未建成绿色矿山的企业,制定年度绿色矿山建设计划,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对已纳入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持续优化提升,以打造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绿色矿山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攻关,以绿色发展赢得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前景,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多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国矿业绿色转型提供“齐鲁样板”。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