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实习生 张佳一 赵浚如
4月22日,2025年济南市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推广周启动活动,在1922新媒体电竞产业园举行。活动现场举办了济南市非遗IP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发布、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优秀案例分享等活动。据了解,推广周期间,还将举行非遗主题阅读空间、上新街非遗市集等20余场非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将有力提升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同时,激发非遗“两创”能力和传承水平。
济南非遗IP创新产品亮相
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非遗项目为基础开展的文艺创作、文创开发、旅游产品创新等成果得到诸多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非遗作品创新、推动非遗相关产品开发的重要途径。
在2025年济南市非遗IP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发布环节,四款非遗IP创新产品精彩亮相。这些作品巧妙融合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意设计,展现出了非遗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
以非遗项目手工银壶制作技艺为基础,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士福创作了《大美敦煌·丝路繁花》银壶。这件作品高21.5厘米,直径约18.8厘米,重约1250克,胎体为银,以敦煌壁画中的植物纹样为基础,在银壶表面錾刻缠枝牡丹图案,银壶外壁花纹及银壶内部运用包金、嵌金工艺,增添牡丹雍容气质和作品华贵特色。“这件作品形制源于真实文物,从2020年7月开始创作,历经4年于2024年8月完成主体设计。作品上花纹及银壶内部采用包金方式呈现。在这样体型较大的作品上完成精细的包金工艺是不容易的。”杨士福介绍。
现场,济南兔子王传说与锡雕联名款作品《月光兔》得到了许多关注。玉兔也被称为月光兔或月兔。在济南的传说中,跟随嫦娥奔月的玉兔负责在月宫里捣药,曾在民间瘟疫肆虐时将治病的药放入流淌的泉水中,医治好了百姓。因此,百姓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买来泥塑的兔子供奉,这种兔子便被称为兔子王。《月光兔》以锡为原料,以泥塑兔子王造型为基础,利用锡雕相关技艺进行创作。月光兔身披霞带站立,手攥药杵捣药,气势威武。
济南陶塑代表性传承人王令涛以济南五龙潭公园中的代表性雕塑为基础,创作出了陶塑版的微缩“五龙潭”。以此为基础,王令涛创作的《五龙杯》曾作为奖杯颁发给十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山东省赛的获奖选手。
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非遗以活态传承为主要特性,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非遗活态传承为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知识产权保护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著作权)和工业产权,包含对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等的保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济南非遗传承人开启了对非遗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取得卓越成效。
现场,济南市莱芜区非遗保护协会秘书长高翔以《非遗守护与品牌新生》为题,分享陈楼糖瓜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进经验。该协会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糖瓜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近年来不断推动当地糖瓜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是非遗产品品牌化发展和市场化探索的关键基础。陈楼糖瓜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布局,不仅保护了传统技艺的独特,也为推动品牌增值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高翔表示。通过带动莱芜区陈楼村糖瓜制作的农户注册陈楼糖瓜商标,明确品牌属性,避免他人仿冒。在电商等平台销售糖瓜时,商标是消费者识别正宗产品的关键标识。“进行商标注册不仅维护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利益,也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高翔表示。
济南兔子王传说传承人杨峰以《守护与创新——让非遗在新时代“破圈”生长》为主题,对泥塑兔子王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进行分享。通过注册商标、登记版权等方式对兔子王主题作品进行保护,随后进行开发数字藏品、开展商业品牌联名等项目,更好活化利用传统文化符号,增强作品附加值。
活化运用非遗知识产权
非遗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又被广泛视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一定程度上,非遗具有公共属性。与此同时,运用非遗相关内容开展的具有个人特色、体现个人智力成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和独创性,对这些智力劳动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保障非遗传承群体权益,激发非遗创新活力。
“非遗版权是指非遗中具有原创性和独创性的部分,比如,传统手工艺技能中的独特设计等。版权保护涵盖传统技艺、美术、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山东省版权交易中心主任李爱珍介绍。
作品一旦完成,无论出版与否,作者都享有版权(著作权),作品登记采取自愿原则。目前,作品登记可通过自主办理和代理登记的方式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山东省进行自主作品登记是免费的。济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涛已经完成了一些作品的自主登记,“按照提示一步步操作就能完成。剪纸作品数量多,通常我会积攒一定量的作品一起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