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202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如此宏大的历史节点之上,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的成绩单成色几何?新的一年,又将以怎样的谋划进一步推进济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1月15日,济南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金峰作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报告,以上问题得出了答案。
“实事”真“实施”“民意”变“满意”
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人大的重要职责,也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2024年,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提档升级人大代表工作站,济南全市6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依托580多个代表工作站,常态化接待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受理和反映群众诉求,架起了联系群众的桥梁。增设1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总数达到20个,收集立法意见建议500多条、采用200多条。
2024年,济南首次实行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为监督做好这一工作,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民生实事人大专项监督行动,分别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牵头,现场督导检查17次,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件民生实事如期高质量完成。
截至当年,按照“党委领导、群众点题、代表票决、政府办理、人大测评”的工作思路,济南市、区县、镇已全面推开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真正实现了让“实事”真“实施”、把“民意”变“满意”的良好效果。
此外,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还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推进高质量地方立法上取得新进展。主动适应建设数字济南、打造数字先锋城市的需要,制定《济南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济南市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解条例》,将矛盾纠纷预防贯穿于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全过程,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该法规源于济南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议案,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牵头起草,并在当年审议通过,是济南坚持人大主导立法的一个案例。
建立济南都市圈人大协作机制
2024年是济南的“项目深化年”,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贯穿全年监督支持项目建设,走访调研130多家企业,面对面了解基层实际、企业需求和群众呼声,强调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速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诉求60多项。听取审议市政府“项目深化年”推进工作报告并组织专题询问,提出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跨周期加大投资强度,依托起步区、高新区等重大载体平台,全力推动项目谋划、落地建设、见效、服务。在济南全市共同努力下,“项目深化年”成果丰硕,省会承载力显著提升。
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2024年,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听取审议促进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报告,在开发就业岗位、营造公平环境、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
2024年,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济南都市圈人大协作机制,牵头召开济南都市圈六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主任联席会议,签署合作纲要,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体系协作、文旅融合发展、生态联防联治等领域,加强地方协同立法、强化人大联动监督、开展代表跨区域调研,携手共奏济南都市圈发展新乐章。
今年将制定《济南市旅游促进条例》
2025年,济南将迎来多部法律的制定与修改——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济南市旅游促进条例》,继续审议《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济南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修改《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济南市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条例》《济南市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废止《济南市发展散装水泥管理规定》。
与此同时,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贯彻新修改的监督法,聚焦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遵循法定权限,聚焦主责主业,不越位、不缺位。围绕编制济南全市“十五五”规划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完成情况和“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情况报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围绕增进人民福祉,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医疗保障、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体育产业发展、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等工作报告。
落实中央最新要求,建立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工作制度,切实提高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并加强济南都市圈人大协作工作,建立区域协同立法机制,联动开展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推动济南都市圈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