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华波,十五届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泰山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书记。他牢记政协委员身份,充分发挥专业、资源特长,围绕社会所需、群众关切深入调研,始终把履职为民的答卷写进群众的心坎里,以实际行动践行政协委员的初心使命。
履职为民,肩上有责,关注基层群众有“医”可靠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华波把民生事当成履职的“头等事”,积极提交民生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不断把高质量调研成果转化为解民忧、纾民困的“金钥匙”。基层医疗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华波在调研中发现,济南全市基层医疗村医诊疗能力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他多次走访平阴、商河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基层医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撰写了《作好三篇文章,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让基层群众有“医”可靠》调研报告,针对性提出作好“育、引、留”的文章,强化协同,让基层医疗人员从“要我留”到“我要留”。
“商量”是平台也是思政工作的主课堂。如何让年轻的医学人才愿去肯留基层,华波费尽心思。他把“商量”请进大学,与医学生面对面商量,听取他们对基层医疗的建议,让学生帮着出主意、想办法。他还现身说法,鼓励学生通过“三支一扶”、报考公费医学生培养计划等方式到基层为老百姓诊疗,把医者仁心妙术的青春答卷写在佑护基层百姓健康的征程上。他的针对性提案与做法,符合济南基层医疗实际,回应了基层百姓看病难的诉求,为推动健康济南建设出实招、谋良策,体现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协商资政,心中有策,关注科教融合创新发展
谈及济南的科教资源禀赋,华波如数家珍。作为教育界委员,他特别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论述。他围绕济南科教融汇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堵点、痛点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发声、撰写提案、建言献策。他多次到国际医学中心调研,提出校地要淡化科技人员身份、共建科研平台、共享科技成果。他走进齐鲁制药、福瑞达、浪潮、济南重工等企业,与科技人员交流座谈,了解创业需求和成果转化愿望,提出创新性观点,积极为培塑济南四大主导产业建言献策。他走进济南市城管局,建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精”、“情”、“新”、“强”的济南城管经验。他走进济南起步区,关注新能源企业,对新质生产力培育建言发声。
“作为省城政协委员,要在济南、为济南、爱济南。”这是华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济南市政协召开的“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赋能我市主导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上,他以《以人才链构筑创新链,塑强济南主导产业发展新动能》为题作了重点发言,他提出的“打造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人才队伍,让才安泉城、业获成全”的观点得到与会人士特别是雷杰主席的充分肯定。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相关部门开始关注科研人员诉求,提供便捷手段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走基层、摸实情、善协商,华波用忙碌勤奋的身影和笔耕不辍为泉城科技创新体系贡献了智慧。
汇聚共识,胸中有爱,为济南教育挺膺担当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涉及千家万户。作为教育界别委员,华波扛牢政治责任,走遍大中小学,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送去关爱。积极为济南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把脉问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相融合”的建议。
华波认为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校众多,教育发达,应该把新时代济南变革成功的案例、丰富的红色资源、泉城文化和榜样人物等深度统筹融合,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打造有济南特色的思政教育样板。
时间不语,却记录下所有奋斗的足迹。华波一直奔走在实现济南“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全方位贯通的调研路上,用他的笔和政协委员的责任书写济南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