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2024年被产业界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其不仅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也正式亮相。对于济南而言,发展“低空经济”有哪些具体的方向及路径?本次两会上,济南市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特级卓越工程师、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研究员田俊霞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田俊霞表示,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余个省份、100余个城市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并争相布局。国内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7.13万家。
在田俊霞看来,济南在地理资源、科研机构和人才支撑等多个方面都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一方面,济南的通航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拥有4座通用机场、2座直升机机场,分别为平阴榆山机场(B类)、平阴孝直机场(B类)、莱芜雪野通用机场(A2类)、济南商河通用机场(A1类);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直升机场、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直升机场。另一方面,济南已启动创建空天信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空天信息大学筹建工作快速推进,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北理工前沿技术研究院等重点研发机构持续发挥带动作用,为空天信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但田俊霞也同时指出,济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同时在无人机前沿技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技术等布局上存在不足,低空技术高端人才相对匮乏。与此同时,济南目前仍缺乏统领低空经济发展全局的统一规划,低空政策的颗粒度和落地性也存在不足。
“例如,济南低空物流航线数量依然匮乏,城市内以及城市间低空物流市场有待继续开发,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医疗救护、智慧巡检等公共服务开发也有待提升。”田俊霞说道。
对此,田俊霞建议要加快培育和引进低空经济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引带动济南市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引进国内外低空经济高端人才,同时在高校设置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体系,围绕限制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推进产、学、研一体攻关,助推低空经济科技创新。
“要结合济南市低空空域的使用需求,推进低空空域分级分类管理,合理制定航路航线,绘制低空飞行航图,统筹利用全市低空空域资源。构建开放融合的低空飞行航线网,合理规划航路航线。”田俊霞建议,要加强低空经济在农业、工业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深化农林植保、工业巡检、应急救援、航空测绘等应用。推进“低空+公共服务”,“低空+医疗服务”等特色低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