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文化根脉是城市的发展内核,也是城市建设的内生动力。今年的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挖掘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等内涵,打造更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推动泉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在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教授公学国看来,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延续文化热的应时之举,也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在社会上掀起打卡热潮,并表现在博物馆热、文创热、非遗热等方面,与此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以可参与体验的方式走进民间,深入大众生活。”
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有序开展焦家遗址考古勘探,实施灵岩寺等文物修缮保护工程;推进非遗名城建设,持续实施“十百千万”非遗保护行动计划,加快“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新建泉城书房9个,持续开展“泉城好戏”“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破圈”相对应,政府工作报告在文化资源挖掘、展示、利用方面提出了系列举措。对此,公学国建议,在深耕传统文化的同时,济南还应从三个方面落实推进。“一是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力;二是加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扩大传播面;三是文旅融合带动消费,通过打造可参与体验的项目让文化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