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刘东宁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计民生、长远发展。“近年来,济南出台了不少生育支持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但总体来看生育环境仍有待改善。”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大风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静,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生育托幼领域,今年的济南两会期间,她带来的提案就聚焦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从提振生育意愿、缓解育儿压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周静告诉记者,经过深入调研,她发现现在对女性就业的隐性歧视依然存在,加之生育、教育成本偏高等因素,最终导致出现不愿生、不敢生现象。“我认为,多管齐下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举。”
女性不仅是生育主体,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周静指出,当前城镇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约为40%,但过重的抚育照护责任,对女性的就业岗位、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产生一系列影响,降低了女性的生育意愿。她建议,济南可以健立健全产后女性的再就业帮扶机制,通过提高女性的专业技能,帮助女性重返职场。鼓励用人单位对有家庭照顾责任的男女职工实行弹性工作制,创建生育友好的工作环境,为孕期、哺乳期女职工提供远程办公等灵活工作方式。同时,完善陪产假和育儿假政策,加大男性育儿假落实力度,引导男性积极参与育儿,分担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压力。
“生育和育儿需付出的经济成本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周静建议,应将婚嫁、生育、教育等方面一体考虑、统筹推进,完善由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家庭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减少家庭因生育导致的经济压力。
周静表示,济南可以探索将辅助生殖诊疗项目纳入医保统筹范围,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职场友好、生育补贴、婴幼儿照护补贴等支出,完善保障兜底功能作用,帮助部分群众解决“生育难”问题。对因无业、失业、灵活就业及其他非应保未保原因未能享受产假和生育津贴待遇的女性,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对支付孕期及哺乳期女员工工资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
当前,公办普惠托位供给不足和民办托位资源空置的双重矛盾并存,与大部分家庭期盼的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需求还有差距。周静认为,济南应鼓励家政母婴护理服务“上延”,利用母幼护理机构的资源,办好2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服务,为育儿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亲子活动和养育指导等多样化服务。同时,提前布局学前教育资源下延,支持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带娃难”问题。
针对济南育儿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周静还建议,要健全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将0-3岁婴幼儿家庭指导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倡导商超、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母婴室,提升母婴设施标淮化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新建小区配套儿童之家、游戏广角等设施,建设一批育儿友好社区,为孩子茁壮成长创造优美温馨的环境。
“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同向发力、密切协作,将‘育儿友好’落地为一个个可观、可感、可享的民生场景。”周静表示,济南要充分调动卫健、民政、教育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资源力量,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家庭参与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