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莱芜:推进现代化新莱芜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5-01-10 10:19:1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1月9日,济南市莱芜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光辉作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莱芜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扣“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坚定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三大战略,聚力深耕“造好一辆车、制好一瓶药、精造一批料、立起一块屏、做好一桌菜、建好一座城”,扎实开展“产业强链、项目提升、改革创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提质、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党建引领”九大攻坚行动,提质达效、跨越赶超,奋力推进现代化新莱芜建设再上新台阶。

年内完成投资188亿元以上

推动项目投资衔接有序。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落实“四抓四提升”要求,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更新项目储备库,确保重大项目源源不断、有效投入滚动接续。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发挥重大项目专班作用,建立“专班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强化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全力推进总投资1092亿元的139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88亿元以上。开工威马油气举升装备等33个新建项目,提速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等52个续建项目,年内竣工项目22个以上。用足用好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资金,加快建设马头山水库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守住招商引资“生命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持续更新招商理念、模式、机制,强化招商资源区级统筹,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探索基金招商、国企招商、应用场景招商,推行“一链一案一图一表”工作机制,提升履约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资转化率、竣工投产率,全年洽谈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实际利用外资5300万美元。

推动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坚持把大力提振消费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丰富消费供给,全面激发消费活力。开展主题消费活动,坚持“一季一主题”,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提振批零住餐等大众消费,加快培育养老、育幼、家政、电商等服务消费,促进消费持续回暖。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深挖传统消费商圈潜力,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个,推广网订店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新增品牌首店2家。

推动对外贸易保稳促优。坚持稳规模和优结构并举,加快培育新动能,巩固外贸基本盘。加强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监测分析和跟踪服务,用好各级各类稳外贸政策措施,“一企一策”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欧亚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促进供需对接、增进贸易往来,放大农产品、机电、家用纺织品等特色产品出口优势。有效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持续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快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

以龙头产业为牵引壮链强群

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持续优化存量、培育增量、做大总量。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持续推进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建设,引导重汽济卡扩产能、提效益,加快中维、富兴等6个项目建设,延链招引高端配套项目6个以上;深耕交通装备、能源装备等细分领域,开工建设交通产业园等11个重点项目,推动长涛智能装备、泰莱电气新能源装备年内投产,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高地。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推动泰钢精品钢绿色转型、九羊新能源产业用钢项目年内建成,力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增强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紧盯行业趋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健全“链长+链主”高效协同推进机制,着力培育新增长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挥鲁中国际生物谷吸附力,全年洽谈引进项目10个,力促飞龙医药、辰陇生物建成投产,推动步长新世纪项目早日落地,打造国内领先的中药制剂及配方颗粒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京东方与重汽深入合作,发挥非凡启航龙头引领作用,加快天莱科技、力亮电子等链群项目建设,打造LED光电显示产业生态圈。低空经济产业,加快推进小型固定翼飞机制造项目,延链布局低空经济业态,拓展“低空+农业”“低空+文旅”“低空+应急”等应用场景,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全力构筑优质企业矩阵。持续开展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鼓励企业聚焦主业、专注专业,打造拳头产品,培育专精特新、“瞪羚”等优质企业20家。强化企业梯次培育,加快推动“小升规”,提高投产项目转规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

推动园区平台提质增效。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主责主业,引导产业项目、要素资源向功能区集聚,持续优化园区体制机制,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莱芜高新区,以排名争先进位、贡献持续提升为目标,高效运营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关村信息谷等载体,全年招引过10亿元项目5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5%,全力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高能级。

深层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高效发展现代农业。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实现粮食产量20万吨,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5%。加强生猪产能调控,稳定蔬菜播种面积,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聚焦姜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千喜鹤现代农业、中药材产融科技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培育壮大中央厨房、预制菜、生物育种等新业态,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认证绿色农产品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广科百、中科北斗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浪潮卫星测绘及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落地,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

全面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齐鲁情·映山红”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持续推进“出彩人家”示范村建设,打造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村庄塑形、环境提升、绿化美化,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网统管、一体运维,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51公里,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92户,完成岩溶地质灾害区搬迁安置。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争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

大力推动强村富民。持续开展“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千企兴千村”行动,鼓励有条件村通过引进项目、参与经营等方式,提高经营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建成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持续加快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宅基地等资产资源,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