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看见 | “大咖”引领,科学教育按下“加速键”

2024-12-25 09:44:0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科学副校长的新足迹正在济南各中小学校留下深刻的印记。随着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逐步落实,在济南,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专家学者走进校园,担任起科学副校长的重要角色,为中小学生带来前沿科技知识和丰富的科研资源,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创造。

中小学来了“科学副校长”

高月锋是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的一名信息学教师,被聘为山东省首批科普综合类专家,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专家,同时还担任历城区少年科学院院长。多年来,他主动向学校要求开展机器人教育,让近千名学生通过科技创新之路敲开了大学之门,还为历城二中打造了一枚响当当的名片“科创教育”。2020年9月19日,历城区少年科学院成立,历城二中创客中心成为历城区少年科学院科技教育基地,这里成为了全区中小学科技学习和创作的乐园,普惠创客随之在历城区全区所有中小学进行推广普及。今年,高月锋又多了一个“新身份”,被包括历城区万象新天学校、历城区小辛小学在内的多所学校聘任为“科学副校长”,带领更多的学生走进了科技创新的大门。

按照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中小学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济南的诸多中小学校目前已聘任“科学副校长”,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今年4月,山东师大附小聘请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孙刚、山东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党委书记谢德仁、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刘新阳三位专家作为“科学副校长”,学校的科学教育师资配置达到了“天花板”级别。

6月25日,在槐荫区医学中心实验学校的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白著双,从校长董钊手中接过了“科学副校长”的聘书,并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医学科学知识讲座。“白校长以充满童趣的动画形式,为学生讲述了细菌病毒的相关知识,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帮助同学们对微小的生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白校长的加入,也为学校的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科技创新机会和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董钊说。

除了市区学校,济南的科学教育触角也延伸至了周边区县。在章丘区新城实验学校,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马玉英受聘为科学副校长;在商河县第三实验小学,商河县林业保护和发展中心工程技术二级研究员闫家河走马上任,成为学校的科学副校长。这些“科学副校长”将与学校教育团队合力,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指导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创新项目,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让热爱科学、乐于创新成为学子的自觉。

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扑克牌打塔、巧提水瓶、玩转魔方、水火箭、空气炮,最近一段时间,各学校的校园科技节活动相继登场,尽管天气寒冷,却挡不住学生们热爱科学的热情。济南的科学教育起步早,科技活动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也在不断提升。从早期的简易飞机模型、轮船模型、废旧物品改造到现在的巡线小车智慧导航、无人机表演,科技项目和实验操作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丰富的呈现形式也让诸多学校的科技节时间不断延长,从一两天变成了“科技周”,甚至是“科技月”。活动期间,学生们通过绘画、情景剧、歌舞表演等方式表达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看科学纪录片等方式领略科技的魅力。而当科技大篷车开进校园后,学生们亲身体验人体发电的奇妙,探究翻转镜像的视觉错觉,感受磁力的无限神秘,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更在欢声笑语中播撒了探究未知的种子,让科技的魅力在校园里熠熠生辉。

今年9月,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作为山东省科普日活动的分会场以“小项目大科学”为主题综合呈现了市中区的科学教育样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鲁明表示,长期以来,市中区坚持“科教兴国”从娃娃抓起,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同时,深挖“全环境育人实验区”的“家校社”资源,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走进学校,举办科普知识讲座,让科普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地走进校园,为广大学子埋下科技梦想的种子。市中各校打造出越来越多的“一校一品”科学教育特色品牌,促进了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持续提升。

市中区的科学教育只是济南市科学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不仅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也使得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

联合教研绘就科学教育新蓝图

如今,各学校的科学教育活动形态多样,丰富多彩,但要想提升教育品质,必须敞开校门办学,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实现师资、课程、场馆等多领域的资源互通。

创建于2021年的济南实验高级中学(济钢高中兴隆校区),在建设之初便以“未来学校”的构想为蓝本,制定出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顶层设计,学校拥有国内领先的双体系数学建模实验室,搭建了500平方米国内领先的数智化教育资源制作中心以及1500平方米人工智能“科技+人文”展馆,而学校也与周边3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了“区域科学教育联合体”,共享科技教育资源。

据悉,这样的区域科学教育联合体,济南有125个,通过联合体的辐射,在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教研备课等方面实现共享共创。此外,济南还培育了8个科学教育引领区、148所科学教育引领校,承接教育部“跨学科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教育智能导师”2项国家级试点,形成“全市域推进”“全学段贯通”“全学科融合”的济南科学教育特色模式。

10月9日,“大中小幼”贯通的科学教育联合体成立仪式在济南三中举行。山东师范大学、济南三中、济南舜苑学校、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党家中学、锦华学校、育秀幼儿园共7所学校齐聚一堂,交流分享各自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基础和优势,签署科学教育联合体协议,共绘科学教育的新蓝图。济南三中校长宋金波说:“通过构建‘融合式’科技创新一体化课程体系,学校实现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STEAM项目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各学校的携手共进,必将大中小幼贯通式科学教育落实得更加扎实细致。”

11月5日,济南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第一次联合教研活动在本市域内第一所以科学教育为引领的未来学校——市中区润泽学校举行。来自全市70多所中小学校的科学学科教研员围绕贯通培养进行了研讨交流。这样的联合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共享资源、讨论问题和优化教案等方面相互支持、彼此成就,而进行小初科学贯通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在各学段之间建立更顺畅的知识链条,让学生实现科学素养综合提升。3天后,在济南实验高级中学(济钢高中兴隆校区),济南市召开“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试点工作”推进会议,持续深化改革、加快试点,同时按照教育部协同推进科学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与北京门头沟区、吉林丰满区、海南五指山市、云南玉溪市红塔区的教育同仁协调联动,深化市、区、校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当地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

一场接一场的科学教育教研活动,既是济南市科学教育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大动员,又是教育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尝试。它将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提升各校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