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每年七月八月,伴随着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通常是租赁市场的传统旺季。近年来,随着租购并举政策的深入实施与房地产市场的不断转型升级,租房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这些拥有租金优势的房子大量涌入市场,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洗牌”。
近来,济南保障性租赁住房频传消息,不少房源正以“小跑步”的进展加速入市。为完善济南市住房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新市民和青年人,近日《济南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保租房”也从基本的居住需求向着品质租住需求发生着“质”的变化。
租房“理想之城”
3.3万套(间)房源投入运营
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配套床、沙发、电视柜、餐桌、衣柜等家具,就连空调、冰箱、油烟机、灶台、橱柜等都一应俱全,住户可以实现“拎包入住”;社区甚至配备了办公学习、运动健身、会客社交等公共休闲区域,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再是“理想之城”,已经成为青年群体的“心头好”。
今年5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式交付,项目位于地处崔寨街道的柏然美居崔寨店,1186套住房,有40㎡、65㎡和90㎡三类户型,每月租金分别为600元、900元和1200元。据悉,首批房源在试运营阶段就已吸引了不少青年群体。
近日,济南西客站片区腊山河西侧3#、4#地块项目再传建设进展,项目建成后也将投入济南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布局。其中,西客站片区腊山河西侧3#地块项目正积极推进竣工验收,位于济南市槐荫区西客站片区,临沂路东侧,泰安路西侧,共享路南侧,开创路北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28万平方米,定位为高品质集中式智慧租赁社区,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面积约8.19万平方米,建设户型为25—39平方米高品质公寓,项目建成后可提供2030套租赁住房。
西客站片区腊山河西侧4#地块项目也进入装饰装修收尾阶段,位于槐荫区西客站片区,东至腊山河西路、南至开创路、北至共享路、西至泰安路。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29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面积约11.61万平方米,建设户型为25—39平方米高品质公寓,目前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室外收尾阶段,项目建成后可提供2997套租赁住房。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地块项目均已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纳入济南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今年,济南将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购房、租房补贴覆盖2万户以上。截至目前,济南已累计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2.2万套(间),已有3.3万套(间)房源投入运营。
五年落地扎根
推动安居项目可持续发展
保障性租赁住房,近几年早已不是概念,而走向了落地。自2019年以来,济南先后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住建部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等重要试点,结合实际,济南出台11项配套政策,搭建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等途径,建立市场发展长效机制,使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有据可依”。
2023年4月,为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济南等8个城市成为试点城市。就在两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在济南又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调研推广前期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经验,部署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进工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通过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自建、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附近建设、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和商业商务用地建设等多种渠道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过,要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还是有一定“门槛”的,渠道房源需经过认定才能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企业、单位才能凭借项目认定书享受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
今年初,济南就公布了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项目清单,其中历下区的济南万科泊寓丁家庄项目、高新区的济南高新总部基地租赁型公寓项目及花园东路项目为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试点项目。再加上新增的历下区丁家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明湖国际生物制药生产基地A-1#楼宿舍项目等19个项目,共计22个项目符合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要求。
目前,在济南相关行政区无房的各类人才均可通过泉城安居平台选租,享受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价90%的指导租金。不仅如此,为充分满足各类来济人才的住房需求,济南市基本建立了“以租为主,购租补一体”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涵盖租房、购房、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多种方式。其中,在济无房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最高700元每月的租赁补贴,最长可领取3年。
明确认定标准
“品质租住”市场格局生变
为规范济南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项目认定,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更好地服务新市民和青年人,日前,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重新修订了《济南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标准,按照使用对象和使用功能,可分为宿舍型和住宅型2类。
经批准建设的住宅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应同步配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拟建设的住宅型保障性租赁住房规模未达到规定标准,无法单独配建且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其需求的,不得建设住宅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筑内公共区域可增加公用厨房、文体活动、商务、网络宽带、日用品零售、快递收取等服务空间。房间内应加大储物空间,增加用餐、会客、晾衣空间,应设置信息网络接入点,可设置卫生间、洗浴间和起居室。室内装修及配套应满足承租人基本生活、起居要求。鼓励具备条件的园区为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和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并预留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空间。
《细则》明确提出,住宅型室内装修应达到精装修标准,基本实现拎包入住;宿舍型项目室内基本装修,满足基本居住需求。此外,新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原则上应当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占比不得低于80%;为促进重点人才引进,可建设建筑面积超过70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最大不超过120平方米。《细则》实施以前已建成或者已立项的项目,申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的,建筑面积可以适当放宽,原则上不超过90平方米,占比不得低于80%;为促进重点人才引进,最大不超过120平方米。
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愈加完善,随着这些房源的加速入市,租赁市场的供需结构和租金水平也发生着变化。比较明显的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近年来保障性租赁住房大规模入市,几个重点区域以租赁大社区的形式,凭借着大批量租金较低的房源供应,从而影响了周边租金。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大多地处新型园区或产业新城抑或是靠近轨道交通站点等位置,也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重点城市租赁市场还将向着“市场化+保租房”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继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