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端午时节 非来泉城 赴一场非遗盛宴

2024-06-05 10:31: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杨子葶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适逢端午节之际,一场集聚视觉、听觉、味觉的非遗“盛宴”已经备好。8日—10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济南市主题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将在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拉开帷幕。通过这场非遗盛会,大家将看见一个底蕴深厚的“活力之城”济南。

非遗唱戏

植根于文脉绵长、底蕴深厚的齐鲁大地,济南非遗资源丰厚灿烂。2024年济南非遗购物节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充分展现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非遗底蕴与活力。

一方水土,一方非遗。对一座城市来说,非遗就是一张张亮丽的名片。非遗承载着历史的脉络,是文明活态的延续,同时饱含一方土地的风土人情,是在这片土地上的烟火气中传承不断的智慧结晶。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济南共有1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8个省级非遗项目、565个市级非遗项目。

济南非遗浸润着特色鲜明的济南文化。通过2024年非遗购物节,以非遗为主角,传统与时代在此相融,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也为更多人步入一场济南特色盛宴,近距离解锁济南文化、感受泉城韵致,打开了一扇门。

好戏连台

好客济南准备好了。为了提升体验感,济南敞开怀抱发出邀请的同时,拿出最好的产品,安排最精彩的活动。记者得知,在2024年济南非遗购物节现场,有传统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主打一个应有尽有、宾至如归。

济南准备用一场市集的方式,展现这座城市的文化历程和民间烟火,也让非遗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了解到,今年济南非遗购物节现场安排了近80个非遗项目,包括以“非”常好吃、“非”常好玩、“非”常好看、“非”常体验为主题的常规区域,以及展示黄河泥陶塑、鲁绣、锡铁器项目的亮点区域,更有将传统结艺、鲁绣等非遗产品融入装扮之中的汉服巡游,通过现场巡游展示非遗之美。

一个窗口

来济南非遗购物节,尝一口老济南粉肚、商河烧鸡、糖酥火烧,看章丘黑陶、铁锅如何烧制、锻打,领略微雕、烙画里的济南韵致,体验龙门编织、商河老粗布的编织、纺织技艺……走进非遗里的济南,人们看到的又不止于非遗。

近年来,频频引领假日经济热潮的济南,在如何让“网红”变“长红”、让“文旅流量”变“经济增量”方面,颇有心得。举办2024年非遗购物节,济南再度打开一个窗口,向世人展示济南非遗魅力的同时,继续拉动文旅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让非遗技艺活态传承,让非遗项目焕发生机,让非遗“软实力”助力“硬经济”,将成为济南非遗购物节的“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借一场非遗购物节,打造一场文旅盛宴,树立一个文旅品牌,擦亮一张城市名片,济南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好听好看好品来济南,赴一场非遗盛宴

为全面展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提高百姓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的浓厚社会氛围,济南市将组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百余场,系列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活动一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济南市主题活动暨非遗购物节(6月8日—10日)

活动将在济南市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举行。活动现场将设置济南非遗品牌共创三年行动计划亮点展区及“非”常好吃、“非”常好玩、“非”常好看、“非”常体验四个区域,为广大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和销售渠道,提高非遗产品“能见度”,促进非遗经济发展。

活动二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济南市文化馆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6月7日—10日)

济南市文化馆将举办“青春·守护”济南非遗高校联盟成立大会暨非遗校园传承主题沙龙、“匠心非遗粽享端午”济南市非遗展销活动、“匠心非遗粽享端午”济南市非遗体验活动等系列活动。

活动三

“泉城非遗推荐官”活动月(6月份)

活动月将邀请“泉城非遗推荐官”,通过图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多角度展示济南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丰硕成果,多层面展现非遗独特魅力。

活动四

非遗公开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场(6月8日)

天下泉城客户端“非遗公开课”专栏,将以视频直播形式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场课程,宣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相关知识。

活动五

“非遗拾珠·‘粽’享端午”百花洲端午集市活动(6月8日—10日)

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将开设非遗文化市集,陈列展示包括大漆、扎染、拓印、掐丝珐琅、皮影、鲁绣等在内的各种非遗作品,供游客参观欣赏。

活动六

“玩转非遗,乐享非遗——非遗+”主题活动(6月8日)

在济南欧亚大观园将组织开展非遗手作市集及体验、非遗美食品尝、非遗展演、“非遗+国潮”系列文艺演出等内容,给游客和市民带来一场国风文化大赏。

活动七

齐鲁文砚文创作品主题展(6月4日至15日)

历城区文化馆将举办齐鲁文砚专题展。此次集中展示的作品将山东传统文化完美再现于文砚之上,形象地诠释了齐鲁文化。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