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始建于1985年的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来,其不断完善“一体两翼”、双轨并行的办学模式,构建“三能一促,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平台,为各类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从未停止过探索创新的脚步。
如今,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济南信息工程学校,又在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能大赛、校企协同育人、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焕发新的生机,产教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师生共赴职业教育的诗和远方。
招生即招工、毕业能就业
多种模式助力双元协同培养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招聘设备实习生、北京地铁招安检员、大胜传媒招聘网络达人岗位,负责粉丝用户的线上互动和维护……在济南信息工程学校的校园网站上,就业信息一栏中的内容每隔几天就有更新,各类企业的校招方案滚动轮播,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全的企业招聘动向。
济南信息工程学校党委书记刘光泉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企业这个培养主体是不可或缺的。多年来,学校积极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平台,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有机统一,构建“多元参与、校企双主体、动态灵活”的产教融合模式,并通过企业专班、名师工作室引领,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高地。“学校持续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模式,先后与大疆、三星、海尔、联想等省内外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招生、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研发特色课程,学校名师与企业技师双导师授课,实现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刘光泉说。
同时,学校与头部企业合作,成立联想、电商产业学院和数字工厂、智能财税等专班,进入产业学院和专班的学生通过校企联合选拔组成。专班采用教学内容项目化、环境职场化、过程岗位化的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模式,引入企业师资、真实项目、课程资源,完全按照企业项目开展的工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切实打通学校到职场“最后一公里”,实现学生到员工的真正转变,学生毕业就能上岗。
另外,在多年产教融合探索实践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扩大融合的广度、深度,在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深入合作,助力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升级,内涵进一步提升。
“能工巧匠”现场授课
学生沉浸式体验岗位场景
面对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济南信息工程学校给出了答案。据悉,学校采用人才培养的“活页式”,积极引入企业承载融合“三新”的项目,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穿插于教学进程中。例如,学校与新道公司共建“VBSE全岗体验”中心,将企业搬进校园,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部门与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最新规范的岗位实训,跟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模一样。
学校副校长赵素霞介绍,学校开设的服务器运维、大数据专班,由既有企业项目工作经验又通过联想讲师认证的工程师授课。不但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也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考联想和华为的企业认证。数字工厂专班则由行业设计总监与一线设计师担任授课教师,按照从与客户的对接到项目的策划再到后期的制作,直至产品的交付这样一个企业项目的全流程来组织实施,学生毕业即可承接项目。智能财税工场专班是与上市公司神州顺利办合作共建,依托企业真实账目和智能财税云账房系统,将小微企业会计服务搬进校园,学生学真知做真账。目前为止已为673家小微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代理记账及纳税申报等精准业务服务,切实解决会计实务专业学生培养、实习、就业的瓶颈问题。
虽然专班成立不到2年,但学校会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同时,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考取各类技能证书,与企业携手形成人才培养闭环。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技师通过学校“能工巧匠”项目被引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学工作,他们直接参与课程设置,进行摄影、视频剪辑、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保证师资理念和知识技能的与时俱进。
技能大赛金牌“钉子户”
校企协同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24日,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届会计综合技能竞赛(会计业务处理与数据分析赛项)在日照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举行,来自全省的十六支代表队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济南信息工程学校22连读会计2班的王思宇、王亚群、王文静三名同学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
这只是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情况的冰山一角。记者了解到,学校已连续6年承办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0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2021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6年以来,诸多赛事获奖学生拿到“通行证”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去年7月,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中,学生黄明明、李辰昱在“网络建设与运维”赛项中稳定发挥,以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斩获国赛金牌。这也是学校连续第五年取得该赛项冠军。
如今,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13个技能工作室,打通技能培养“金字塔”式上升通道,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8金4银5铜,省赛获21金12银14铜,多项行业比赛获历史突破。
此外,基于企业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学校按照既能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又能满足合作企业用人需要的设计思路,融通岗课赛证,设置“公共基础+专业通识模块”“专业核心+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双平台,构建“思政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四结合素质教育体系。同时,紧密对接济南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紧盯“一区一谷一园”金融空间布局,校企共同组建信息技术基础服务与数字电商基础服务两大专业群,构建“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基础服务综合体,形成“一体两翼”服务专业发展新格局。
作为在中职领域耕耘多年的教育人,看到学校的可喜变化,看到学生的点滴成长,刘光泉既欣慰又感到责任重大。下一步,学校将通过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的深入实施,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数智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成就学生信步未来,为山东中职学校改革发展贡献“济信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