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2023济南城市软实力榜样展播】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百年老校的“文创”使命

2024-03-01 11:02:3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从1922年成立之初的省立女中到后来的市立中学,再到今天的济南二中,从护城河畔到小清河边,这所蕴含了丰富泉城文化的百年老校经历了校址的变迁与时代的蜕变,见证了济南城市的发展与革新,更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找准定位、阔步改革,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这一发展新契机,乘着泉城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东风,将“以美育人”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理念,让“泉城文化”根植学生成长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责任,是使命,更是百年老校办教育的诗和远方。

百年老校焕发育人新能量

“大美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45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2600多年的建城史,泉城文化、泉水文化,更赋予了济南独一无二的灵性。作为一所在济南“土生土长”、有着102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济南二中的发展不仅是一部兴学图强的爱国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史,也因此培养出了包括国际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国际著名雕塑家张得蒂、全国著名书画家魏启后、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玉梅、国际影星巩俐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济南二中校长何仲明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介绍,立诚尚美是百年二中精神。近年来,在济南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抓住城市发展的新契机,提出了“以美育人”的特色办学理念,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了“以美育人”课程体系,将齐鲁文化缘起、大舜文化、小清河文化、开埠文化、红色文化、二安文化进行审美解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精神内涵,让师生在文化浸润中进一步提升对泉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各学科老师深入挖掘学科中的“泉城文化”元素,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身边的文化融合起来,切实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今年1月初,教育部颁布《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给学校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让百年老校焕发出了新能量。“目前,不少学校开展美育工作,主要还是依托美术、音乐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小美育’的范畴,而我们已经提前筹划,提出了‘大美育’概念,也就是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教育资源,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具备中国传统审美特质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综合实践能力,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何仲明说。

课程+实践,增强文化自信

美育精神浸润学生成长

有了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要有“抓手”,课程+实践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何仲明告诉记者,学校依托各类优势资源,开发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组建了各类社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美育精神浸润校园,助力学生成长。比如,学校充分依托南邻小清河,东傍华不注山的文化区位优势,以板桥码头、盐仓码头、五柳闸的发展历史为例,深入挖掘小清河文化中体现的济南开埠史;以市委党组织重建地为例,挖掘小清河文化中所蕴含的济南革命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小清河文化研学课程,多年来坚持开展“美丽小清河徒步实践活动”,将学校百年历史与小清河悠久历史相结合,激发和鼓励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2019年,济南二中通过市教育局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遴选,成为全市25所开设非遗项目校本课程班的学校。之后,学校聘请济南皮影戏第四代传人李娟老师为济南皮影校本课程授课教师,常态化开展济南皮影文化校本课程。如今,“二安”诗词鉴赏、家乡文化研学展评、“文物会说话”、学科知识达人赛、“红色研学”、“行走的思政课”、“我们的节日”等活动都广受学生欢迎。“去年,师生通过剪纸、刀刻的方式创作的《红楼梦》中的人物,一经发布便引来诸多网友点赞。这些作品体现出学生对剪纸艺术丰富内涵的深刻体会,寄托着大家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何仲明说。

今年,学校加强与高校合作,聘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李红春教授为学校美育副校长,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海银教授为学校客座教授,全方位指导学校“以美育人”特色建设。而专门聘请美育副校长,这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尚属首次。

构建“审美课堂”教学模式

跨学科融合“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不是只出现在材料里的文字概念,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如何实现“以美育人”的跨学科融合?这是何仲明及学校教研团队一直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去年,学校构建“审美课堂”教学模式,出台了“审美课堂”评价标准,鼓励各学科教师深入挖掘学科中的“美育元素”,将传统文化赋予美的诠释,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之眼和个性化的审美标准,最后反哺于课堂教学,内化成自己所需的“营养”。例如,物理组吴真老师执教的一堂课——《远距离输电》。她以杭州亚运会灯光秀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新疆发电厂的电能输送至杭州。课堂的最后环节,吴老师以大国重器结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整个课堂浸润着发现生活美、体验探究美、感受逻辑美、强化应用美、唤醒品德美的氛围。在现场听评课的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赵景宾听后大有感触。他说:“这节课巧妙创设情景、激发矛盾,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利用多媒体投屏技术,让实验由一人操作变成全员参与。整节课堂设计体现了反向教学思想,贯彻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同时又培育爱国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们所需要的。”

同样在历史组张娟老师的课堂上,她将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张娟化身导游,带领学生走进济南老街巷,走近贡院墙根街和状元府,录制历史短视频,给学生感受历史最直观的视觉美。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历史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史料,研究史料的能力。

如今,“审美课堂”在学校各学科组轮番上演着,老师们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创新求变,将传统文化、学科知识点巧妙结合,让学生不断的收获“惊喜”。也正因大家的不懈努力,近日,济南二中普通高中传统文化审美教育实践研究被济南市教育局确立为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在何仲明看来,一所学校的常新长青离不开历久弥坚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品格,尤其是像济南二中这样的百年老校,更要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她说:“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教育是多渠道的,家庭、社会、学校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会为大课堂的一体化审美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泉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和运用蕴含其中的哲学、艺术美育资源、民族审美特质、民俗审美传统、学科审美资源,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具备中国传统审美特质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综合实践能力,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