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日前,首届泉城非遗人颁奖仪式暨济南非遗“可见度”提升座谈会在济南市文化馆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以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广大非遗人的坚守、传承与创新为目的,会上,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广告研究中心主任臧丽娜以提升非遗“可见度”为主题进行专题报告。
交互中,非遗迎来华丽蜕变
“当下,我们所说的非遗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作为文化传承的‘非遗’”,报告中,臧丽娜针对非遗发展现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无论媒体、传承人还是更多公众,人们已不局限于从单纯“传承”的视角来理解非遗,而是以非遗为基础,融入了更多要素,例如研究、教育、传播、策划、经营、设计等,客观使得非遗概念的范畴在逐渐扩大,“未来,非遗或许将成为一个不需要边界的名词。”
不难发现,近年来,在多个全国性旅游热点中,消费者逐渐打破了既往被动等待的惯性,愈发主动地参与旅游品牌的共创中,并持续利用社交品牌进一步放大自己的创造力。而与此类似,非遗在当下也呈现出这一特点,“未来非遗的产业转化如何去契合消费者的角色转变,为双向互动创造有利环境,将是尤为重要的一件事。”
臧丽娜进一步表示,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叠加影响,当下的中国消费者正在积极寻求不确定环境下的安全感,当这种倾向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就表现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热爱,而当选择产品时,人们也更愿意优先地选择文化设计理念更贴合本土习惯的产品。“在我看来,这就是泉城非遗的机会。”她解释,在这一客观环境下,用文化深度链接、用产业深度融合、用传播深度讲述,泉城非遗将为人们带来可读、可听、可知、可感的美好生活,而这或许便是济南非遗未来实践的重要方向。
活起来,打造非遗强产业
演讲中,臧丽娜以南京为例举例道,2019年,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此后,南京开始了其在文学领域全方位的创新之路,一系列精彩的产业活化案例共同发力,让人们看到一座城市在文化建设中丰富而多样的可能。
“同南京的文学资源一样,济南非遗其实就是打造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活态资产,想要更好地运用它,我们就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美学进行串联。”臧丽娜表示,非遗只有同当下实际生活发生联结才能具备更进一步的可能,而这也客观上让其具备从技术传承转向创意传播的可能性。“我们对非遗的产业活化,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看见济南非遗。”
如何才能做到这种活化呢?对此,臧丽娜表示,“非遗+”的工作是尤为必要的,而这个“+”背后的内容可以做出很多填充,无论是文化旅游、乡村振兴还是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很好的选择。“但与传统的‘1+1’不同,我们要做到‘1+1+1’,即在每一种非遗与其他要素的融合后,还要再加上‘传播’这个关键的额外要素。”适时的传播能放大非遗与其他元素融合的功用,真正让非遗在当下展现出的新面貌被更多人认识、理解。
新起来,讲述非遗故事泉城新篇
2014年,“文化两创”得以提出。10年来,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中,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让济南非遗再一次得到创新发展,但在此前的基础上,对非遗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臧丽娜表示,对于非遗来说,继续推进“文化两创”是基础,但对文化成果如何呈现、如何表达,是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重要问题。
臧丽娜认为,“文化两创”是无可争议的前提,是练好泉城非遗文化“内功”所必须的前进方向,也是对内的、自发的、涵养济南非遗精气神的切实行动。“我们城市不但要有筋骨肉,也要有精气神,精气神在这里就是指文化软实力,从非遗层面来说,‘文化两创’就是我们用非遗文化去涵养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精气神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提出,当下还要做好的是对文化的“创新性表达”,讲好济南非遗的新故事,“或许以往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多的优秀非遗故事,但当今时代需要我们建立更新的路径、更新的语言、更新的表达,将济南非遗的新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从新匠人到新传承,从新技艺到新设计,济南非遗应当得到由内而外的创新呈现。
“我曾多次到苏州,在大剧院观看昆曲演出,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它的‘曲高和寡’,昆曲较高的欣赏门槛总是让不少人慕名而来却又望而却步。”臧丽娜表示,作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新时代,如何让大众真正走入昆曲的精彩世界,需要通过新的表达方式。而在充分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基础上,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则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在世界各地上演时更是场场爆满。“这个过程便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一种创新实践。”
动起来,同频共振让非遗更精彩
“传播主体在变,是从自上而下到全民参与的变化,传播机制也在变化,正在由传统单一到数字化,未来,传播的格局也会发生变化。”谈到未来趋势,臧丽娜表示,一些变化已经成为了“正在进行时”,而为了更好适应这些新变化,就应当马上动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场景移动起来,让媒体联动起来,也要跨界互动起来。”
她进一步解释道,场景的移动给非遗获得了进一步延伸的可能,通过数据化的处理与再呈现,非遗传承、非遗产品与非遗场馆都能在数字世界中被赋予形状,在取消了地域限制的同时,又会因为“云上”世界的特殊性,给非遗带来更多的想象与生长的空间。“此外,媒体的联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多媒体平台能构建出传播推广路径,建立起多元化的传播矩阵。这些媒体平台中,有的专注移动社交,有的关注自媒体推广,他们的加入会让泉城非遗的传播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跨界互动同样是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路径之一,“不要让我们的非遗传承只停留在博物馆里、文化馆里,它们具备和其他品牌进行联动的潜力”,臧丽娜表示,当下,全国各地同样也在自发进行着此类联动,非遗与餐饮、非遗与金融、非遗与娱乐等均成为了当下热门,“由此,非遗才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