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货架上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自行选择采购,这是大家对超市的印象。然而当一宗宗产业用地信息摆在“货架”,地块位置、土地面积、规划用途等信息清晰显示,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在线挑选,随后即可联系有意向地块相关负责人……这是济南最近推出的“用地超市”。近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启用“泉地云”产业用地超市,首期土地超市上架“货品”共117宗地、总面积约1.1万亩,让企业实现云上看地、选地。
超市“探店”
全市存量产业用地云上选
“走进”产业用地土地超市,一目了然的是在济南城市地图中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的布局位置。
随手点开一处位于中心城区的红色商业用地标识,地块详情及区位地图立即显现,“地块编号1,地块名称济南中央商务区西片区城市更新项目B-4地块,土地面积22.22亩……”这宗邻近山东省武术院训练馆的地块,规划用于商业用地,拟开发利用方向为商业、办公,属于批而未供的土地。不仅如此,地块联系人及电话也同样显示在页面上。如选定意向土地,即可“点对点”取得联系进一步沟通。为了方便使用,用地超市还提供了查询功能,可以根据行政区划、规划用途、地块面积进行查询,以便尽快精准匹配所需土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泉地云”产业用地超市通过互联网面向社会开放,将各宗土地上架土地超市,精准标注待开发土地现状、用途、权属等信息,依托“天地图”直观展示土地位置和现状情况,并提供地块比对、测距等功能,实现土地信息便捷浏览查询等可视化服务,形成全市存量产业用地一张图,土地管理由传统台账管理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方便各类用地企业快速查询匹配到相关信息。
“对于我们区县来说,以前我们都是拿着图纸、拿着平板去找项目去介绍土地。产业用地超市打通了土地和项目信息不对称的堵点,现在全国各地想来投资兴业的企业,通过‘泉地云’平台,足不出户,就能直观地看到高新区乃至全市的产业用地,可以按照上面的联系方式直接与政府取得联系,极大提高了项目招引和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济南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李童告诉记者。
上架“货品”
首期117宗地、1.1万亩
随着汇集了全市工业和商业地块的“泉地云”产业用地超市“开业”,首期土地超市上架“货品”共117宗地、总面积约1.1万亩,其中工业用地(含仓储用地)20宗、面积约7013亩,商业用地97宗、面积约3739亩。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超市“货架”上不仅有批而未供的土地,也有正在寻找合作开发企业的土地。如位于槐荫区经十路以南,党杨路以东的一宗商业用地,土地面积120.75亩,就明确标有“拟与轨道集团、中铁十一局合作开发”。
据介绍,这些土地中有已经挂牌的,也有批而未供,后续会以动态更新的方式补充“上新”,有地块需要“上架”的也可以加入进来。“用地超市不仅是云上看地、选地,更有意义的是把存量的资源汇集起来,把眼下那些没用好的、无力开发的、想招商的展示出来,帮助‘地主’寻求合作,搭建起市场和‘地主’间的桥梁,搭建起土地和项目间的桥梁。”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要落地,首先要有地。“对于企业来说,以前是通过四处打听,或是根据年初供地计划、每批次土地招拍挂来了解信息。现在土地进入超市,哪里有土地,用地超市最清楚。信息差的问题解决了,尤其是对于外地投资企业来说,更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一位业内人士说。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申玉德表示,希望通过建立产业用地超市,进一步挖潜整合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空间,作为服务产业项目快速落地的重要资源,根据土地的区位、面积、权属、现状用途和规划用途等特性,进行“点对点”靶向招商、精准供地,同时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推动实现政府由“手持土地等项目”向“推介土地招项目”转变,市场主体由“被动等地”向“主动选地”转变,土地资源由传统台账式管理向市场化、数字化配置转变,真正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
用地服务
土地资源、产业项目精准匹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济南市章丘区在全市首开“用地超市”,50宗2467亩闲置低效用地分四类集中展示。通过“一平台、一张图”集中展示,包括位置、面积、周边环境、三维实景土地现状、地块情况(净地或地上附属物情况、确权登记情况、抵押情况等)以及推荐盘活利用方式。意向用地单位随时随地只需点动屏幕就可了解地块详细信息。
章丘区枣园街道龙泉大道以南的原济南第三针织厂,厂房闲置多年,24亩土地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土地上架“用地超市”后,因长度正好满足生产线要求,再加上区位优势,很快就引来一个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新项目带来2亿元投资,其中包括500万美元外资。山东瀚森国际经贸合作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借助“用地超市”,公司68亩闲置17年的地块终于迎来破土动工,年底前,这里将交付使用一栋崭新的生产大楼,企业由此实现从服务业向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超市”运行2个多月以来,已经盘活661亩土地,形成投资14.28亿元。
申玉德介绍,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强省会”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的核心保障要素。当前,济南市建设用地资源紧张,城市进入“增存并举”的发展阶段,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质式转变,盘活存量空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土地资源和产业项目不能精准匹配的情况。一方面是“项目找不到地”,各类存量土地资源零散分布在各区县、各平台手中,不能一张图直观呈现,项目落地时无法快速精准匹配土地;另一方面是“有地没有项目”,因为信息不匹配,还存在批而未供、空闲土地和部分产业用地利用低效等情况,存量土地长期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通过梳理汇总各区县、市级平台存量产业用地,选取其中较为完整的地块,各区县(功能区)进行核实并补充有关用地信息,形成了全市存量产业用地一张图,并以此为底图,建成了现在的“泉地云”产业用地超市。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各种存量用地,持续做好动态更新,创新超市应用场景,完善系统使用功能,保证超市‘货品’充足,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用地服务。”申玉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