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
近日,济南市政府印发《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8月4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规划提出,到2025年,济南交通强国样板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链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节点作用更加突出,打造中国北方新动能增长极,陆海联动战略支点充分显现,成为面向亚太、连接亚欧的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济南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承载力不断提升(资料图)
打造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网
规划明确,重点提升国际、国内、省会经济圈、市域、中心城区的设施供给能力,构建以综合运输通道为骨干、以国际空港枢纽和济南国际陆港为核心支点、以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升国际国内枢纽地位,构建“一轴二廊三通道”综合交通主骨架,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西贯通黄河流域“一字形”大通道;加快建设“米字形”高铁网,融入国家高铁大通道;构建“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畅通国家高速大通道;建设4F级国际空港枢纽,打造“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枢纽,加密国际国内航线,推动实现省会都市圈空港共享;高标准打造济南国际陆港,推动“公铁空水”四港联动;大力发展欧亚班列,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打造小清河海河联运新通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立体互联。
根据规划,济南将推进省会经济圈互联互通,构建省会经济圈“1+6”城市高铁、高速双高通道。加快推进济郑、济滨、济莱、黄台等高铁项目,谋划研究济南至淄博等城际铁路,推动实现省会经济圈市市通高铁,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全力推进省会经济圈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扩大济南经济腹地,拓宽发展空间,做强省会经济圈。
持续扩大轨道交通覆盖面
在加快市域交通一体化方面,济南将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市域铁路为一体的快速骨架网络,构建形成主城区与外围区县直通的“人字形”走廊,加快形成外围区县间直连的“三角形”通道,便利跨区域交流合作,服务区划调整(莱芜-钢城),带动商河-济阳、平阴-长清等外围区县发展。着力构建市域铁路通勤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按照“示范旅游路、外绕穿城路、打通瓶颈路”的总体思路,推进普通国省道品质提升工程。
在提高中心城区交通承载力上,济南将优化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快轨道交通二期159.6公里和济南东站至济阳35.5公里有轨电车建设,推动形成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持续扩大轨道交通覆盖面;深化“公交都市”建设,做好国家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评审工作。
济南目标到2025年,全市高铁运营及在建里程突破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4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达到8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运营及在建跨黄桥隧达到26座,市域范围内平均每7公里、起步区范围内平均每3公里就有1处跨黄通道;小清河航道建成投用,建成1000吨级泊位14个;济南国际陆港基本建成;轨道运营及在建里程达279公里;规划、建设城市道路700公里;基本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引领、轨道交通为骨架、道路交通为经脉、水路运输为补充、以交通枢纽为支点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基本实现主城区15分钟进高快速路
根据规划,济南将持续增加高品质、快速化运输服务供给,加快打造一批综合客货运枢纽,构建完善“5+6+N”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布局,着力完善集疏运体系,提高换乘换装水平,大力发展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充分发挥“公铁空水”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推广客运“一站式”、货运“一单制”,提升组织转换效率。到2025年,初步建成“123”客运通达网和“123”物流网,欧亚班列年开行数量1000列以上,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550万人次;初步建成市域、市区两个“1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主城区15分钟、建制镇30分钟进高快速路。
济南还将着力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5%以上,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车清洁及新能源占比达到100%;打造智慧交通技术平台,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推动交通运输服务智能化;强化交通安全应急救援保障,深化行政执法、城乡客运一体化等改革,提升综合交通治理水平。到2025年,行业绿色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智能化建设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