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泉城飘“香” 从非遗传统养生香到城市伴手礼

2022-05-21 10:47: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国香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美学观念等一系列技术与观念,香文化中的各项技艺也是我国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subaoxw.com)记者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养生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青玄香养品牌创始人李晓光,解读古老制香技艺,探讨制香与文旅发展的新联系。

以香为载体传递独特泉城文化

崇德尚礼,历久弥香。在李晓光看来,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除物质层面之外,它还蕴含了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前段时间,李晓光设计了一款融合古法制香技艺与传统文化的伴手礼,这也实现了他一直以来想为济南设计文化伴手礼的愿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这款伴手礼的设计理念中融合了齐烟九点、二安文化、泉水文化以及荷花文化。在谈到如何将四者融为一体时,李晓光向记者分享道:“首先,我们通过济南传统文化景点之一‘齐烟九点’这个概念设计制作了一款创意香盒,用来诠释济南著名的九座山峰: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除此之外,为体现二安文化还设计了两款线香。在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流传的作品中都有提到过用香,比如李清照的词中——有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就是说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焚燃的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我们制作的这两款线香首先是还原两位词人作品中所提及到的香的配方,同时再根据当代人的需求加以改进,之后选用琵琶泉和趵突泉的泉水来调配香泥,再加入炮制后的荷花、莲蓬心为香材。这样就自然地把济南的泉水和荷花文化融入其中。”

从文化属性上来讲,这款伴手礼完美汇集并调和了济南的各种文化资源,并深度契合济南的文化底蕴;从礼品性质的角度来看,“从古至今,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馈赠之礼。有朋自远方来,必先焚香、沐浴、更衣、净手,我感觉焚香也是一种待客之道,从这个角度来看,济南文化的传播性与实用性也达到了。”李晓光说。

文创产品:齐香九韵

以香为伴传承研习制香技艺

自幼时起,李晓光就受到家族制香技艺的熏陶,尤其是受其爷爷的影响非常之深。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接触沉香时,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我们家住在振兴街一号的小四合院,冬天围坐在院子里的炉子边,有一天爷爷从他里屋大衣柜的暗格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螺钿镶嵌的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有很多零零碎碎、大大小小的木块儿,还有一条古老的散发着丝丝香气的手串,这都是他的珍藏。爷爷从盒子中取出小木块,放到炉子的边沿上,不一会就有一股温暖甘甜的香气弥漫开来,沁人心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最后我才知道这就是众香之首‘沉香’。这是我儿时对香的最深刻记忆。”正因如此,爷爷给年幼的李晓光心底种下了一颗香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当同龄的小孩子在和泥巴玩时,我也在和泥巴,只不过是带有芳香疗愈的香泥。”

在李晓光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以香为伴,在家族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百家所长,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融合成自己的制香理念和制香技艺,“我曾受到过张炳成先生的影响,这就像制香一样,先有了基香,之后要通过不同的配比不断地尝试加入其它的辅助类物质,经过很长时间的制作、窖藏才能最终成为一支沁人心脾、清净身心的好香。”2016年,李晓光辞去工作开始专心制香,“当时的初心只是希望能够制作出几款好的香,适合当代人的日常使用。”

着眼市场于传统制香中不断创新

据了解,养生香制作技艺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永乐大典·医药集》中,《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书籍。据李晓光介绍,他的祖爷爷李世庆在先人李伯恒所留香方基础上,根据天干地支、五运六气、节气、物候等制作了调和人体五脏平衡的二十四节气的香方。这不仅是对传统节气文化的挖掘,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现实应用。而这个香方也是后来李晓光在研发和拓展二十四节气香品时的基础香方,“我们注重的是身体平衡调养功效,所以前期制作的带有药材香气的香居多。后期我翻阅大量书籍实验改进原有配方,让这些香不但可以保健我们的身体,还让它在气味上更加符合我们当代的品闻审美。”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从香的气味上改进是不够的,要让香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同时获得市场的认可,就需要根据大众和市场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记者了解到,最初李晓光制作的二十四节气香,由于制作分类过细且使用周期较长,并不适合初次接触的消费者群体。这之后他深入到市场、寻求消费者最真实的感受和诉求,不断挖掘和创新适合大众的香品和用香方法,从最初二十四节气香到十二个月经络香,再到一年四季用香等等。“目前市场反馈度最好的香品是《一日香养》,于一天之中三个时间节点使用,如早上用晨香提神醒脑,中午用午香调理脾胃化湿,晚上用夕香安神助眠。”

除制香之外,李晓光和他的团队也在分析大众的用香需求和习惯的基础上,不断设计和构思有关香的雅集活动,将香文化更好地普及与推广出去。比如谷雨香会、立春香会、立夏香会、清明香会等二十四节气香会雅集活动,把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到了二十四节气香的手作中。“即将推出的手作包是可以由大众自己制作的古法香品,我们会提供线上教学、配好的香方以及所需要的香材,这种个性化定制也是目前大众比较喜欢的。”

李晓光认为,传承非遗,情怀非常重要。情怀之外,让大众认可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也很重要。实现这样目标的前提,要做各类推广课程、开发系列文创,让文化和科技为非遗赋能。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开设各类传统香制作的公开课和培训之外,李晓光下一步计划与部分学校合作设立科研实验室、出版课外读物。“香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实践和应用都要形成体系,这样才能持续性发展。”

李晓光介绍,制香过程中选用的材料都是天然无化学添加,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特意在海南种植了沉香林。在论及未来如何将文旅与康养进一步紧密结合时,李晓光表示,文旅和康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沉香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同时海南种植沉香的核心区——五指山市,也是负离子含量很高的城市,这对大众的健康有益,也是不错的旅游目的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焦腾 实习生 卫清文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