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近期济南上新街征收签约工作的开启,这条百年街道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络绎不绝的车辆和居民穿梭在这条隐藏在闹市背后的静谧街巷,颇有老济南的味道。虽然不如芙蓉街、曲水亭街有名,但上新街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不可低估。安静的街道正如老舍先生写的“全在天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除此之外,万字会、英式洋楼、景园门楼、田家大院等众多老建筑也交互矗立在街道内部,一步一处风景。
百年老街巷即将“换颜”,成为时代记忆
老街深藏多处老建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subaoxw.com)记者走进上新街片区,仿佛从现代穿越到了民国时期。虽然上新街不长,但街道却显出不少老济南的底蕴。据悉,上新街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形成于民国初年,距今已有约百年历史。因为街道地势自北往南步步上坡,故取名为上新街。1980年整顿换制门牌时,将饮虎池前街(即半边店街)、上新街棚户区并入,统称为上新街。这里曾居住着著名学者、政府高官、洋务代办、民族企业家等,文学家老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等均有故居在上新街附近。
记者注意到,街道两侧的建筑外墙已重新粉刷过,色调整齐划一,显得干净素雅。各种中式、西式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错落其中,建筑与外墙的重新粉刷相比,显得黯淡、陈旧了许多。济南万字会、广智院、济南共和医院、浸礼会南关教堂、齐鲁大学旧址等一批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与近代特色民居院落依旧存在于街区内。众多建筑被评为“济南市历史建筑普查建筑”,而也有一小部分被评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在不断崛起的高楼大厦以及写字楼中,上新街一带可以说是人文价值最集中的片区。
时代印记穿越百年
在街道北边,有几家售卖“老济南”市井小吃的店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店铺没有带走历史的文化感,反而一下子走入了小时候的记忆。“烧饼店、窗帘店、针线店、商店”,富有时代印记的小店承载了老街巷完整的故事线。今年50多岁的商店老板王女士说:“1936年能够搬去这样的‘大宅’,在当时算是条件非常好的了。如今,店铺已经开了60年了,承载了很多的回忆,我们也看到了济南一点一滴的变化。”记者发现,诺大的牌匾与店铺小小的门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上方正中的青石上镌刻着两个苍劲的大字“景园”,显示出了浓浓的历史痕迹。
一位住户带领记者来到了他现在所居住的田家大院,穿过牌匾进入院子,依稀还能看见当初“大户人家”的影子。一走进院子,落叶散落在了地上,铺满了来去的路。生长了近40年的大树依旧焕发“光彩”。角落里隐秘的口井仍映射出波光粼粼的泉水。据了解,井中的泉水由趵突泉流淌而来,还原了当时家家户户流泉水的样貌。
居民期待与时代接轨
即便是承载着老济南人的记忆,但街区居住环境毕竟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很多房屋还是显出了“沧桑”。即便院子拥有古朴的年代感和岁月特色,但是与周边高楼相比,却早已是差强人意。破旧不堪的门窗、杂乱无章的瓦砖、狭窄不平的道路以及朴素陈旧的家具……田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0年了,看着周边高楼大厦陆续建立,而自己的居住条件与周边有很大差距,心里不免产生落差感。随着冻结征收通知的下发,上新街区60年的故事将与时代接轨,重新散发出时代融合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此次改造征收范围涉及606户居民,3万多平方米。将采用“拆、改、留”的方式,对所有临时无独立排水系统的民居一律征收,居民进行外迁安置。为实现老城区风貌的保护和文化传承,改造将保留三分之二的古建筑。以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把南侧打造为沉浸式文化体验街区。景园、田家大院等中间区域改造为商贸新业态,北侧则打造为国货新潮中心。王女士说:“虽然即将离开这片从小生长的区域难免不舍,但征收以后既可以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又能够保留住历史建筑,对于今后的变化我们充满期待。”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杨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