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田间地头,“蒜盘”响起来

2021-11-05 10:37:0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郑晓彤

白桥镇,地处济南市商河县东南部,有着悠久的大蒜种植历史,年产大蒜可达10万吨,被誉为“中国大蒜第一镇”。连日来的晴好天气,让白桥镇蒜农们迎来抢种的重要时机,地头上的栽蒜工人头攒动,远处地头上早播的蒜种已经冒出了小苗,绿意一片。种了20年大蒜的李小芹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表示:“这些天,虽然忙得直不起腰,但我们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蒜种播下,蒜苗长出,日子也就有了盼头。” 

这两天,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迎来了大蒜抢种期

         蒜种,精挑选

        连日来的好天气,让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迎来了大蒜抢种期。

        “种下去了,就是一瓣变十瓣,所以大蒜要长得好,蒜种很关键。”村民李秀娟边剥蒜边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道,不管是买来的大蒜还是自家留种的大蒜,都需要掰成瓣,再重新分拣,“大个饱满,完整挺实的才能被留作蒜种。”

        每逢大蒜播种季,集市上,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大蒜交易点。除了自己留取自家的蒜种,不少蒜农也会到集市上采购优质的大蒜,从中挑选出新的蒜种。一早,48岁的徐春明去集市上拉了一车大蒜。“白蒜和紫皮蒜我都收了不少。在我们这儿,再小的一瓣蒜也有它的价值。”徐春明边说着,边招呼了几个亲戚来一同剥蒜,挑选蒜种,“每一瓣蒜种都是我们精挑细选的。”

 

 有了大蒜播种机,播种速度就更快了

        播种,正当时

        离开徐里村,记者来到了白桥镇河南张村的田间。在这里,翻耕好的地里,蒜农与机器都在忙碌。

        天刚蒙蒙亮,蒜农张芳就和丈夫来到了地里,等待他们的是眼前二十多亩未播种的蒜地。“我们雇了24个人,这算是今年种蒜最大的成本支出了。”张芳告诉记者,用工短缺时,雇佣一个熟练的栽蒜工人一天要400元。这些天,人工稍微便宜点了,她就抓紧时间雇人栽蒜。张芳雇佣的栽蒜工人们,多为本村或是邻村的妇女。她们大多都是种完了自家的地,再赶着出来赚些额外的收入。

        离张芳的地头不远,“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吸引了众人的视线。白桥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头上,除了靠人力手工栽种,机械化播种也得到了普及。

        蒜农李春华今年就用上了新型大蒜播种机。他说,按照往年的情况,他家近二十亩的地,也要像张芳家一样雇上二十多人,不停工地忙个十余天,“但今年我们用了机械化播种,20多分钟就能播一亩,成本降低了,播种得也快。下午,地里就能全种上大蒜了。”

        据悉,随着科技引领、质量优先发展理念的深化,白桥镇不断加强对大蒜种植技术的引导,通过成立保农仓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农机、指导生产等,切实保障了蒜农增收。

        出苗,有盼头

        走在白桥镇,除了地头里与时间“博弈”的蒜农,在一些早播的地里,绿油油的蒜苗前又有着另一份辛勤。

        徐里村的蒜农李小芹与丈夫早播的地里已经有了绿意。经过前些天的忙碌,地膜中的蒜种已经冒出了嫩苗,有些“娇弱”的蒜苗,被地膜压在了下面,她要用钩子将其勾出。“勾蒜苗容不得马虎,地膜要保护好,苗也都要勾出。出苗后,要仔细地检查个五六遍出苗情况,从地头到地尾,不能错过一棵苗。”

        李小芹告诉记者,大蒜产业园区的建立,口碑和电商开拓的商路,向深加工延伸产业的链条,让他们的大蒜、蒜薹不再愁没销路。像李小芹说的那样,这片土地,因为蒜头有了生机,日子也是因为有了地里的蒜,才有了盼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孔妍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