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作为黄河入海处,山东正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奏响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乐章,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在大河之畔崛起。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济南段河床普遍高于两岸地面4—6米,是典型的“地上悬河”,水害隐患犹如一柄悬在头上的利剑。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为目标,济南打造了全国首个获得“鲁班奖”的堤防工程。在此基础上,济南以黄河干流、滞洪区、支流河道为架构,推进“二级悬河”综合治理,构筑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济南还打造了黄河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智慧生态黄河”,实现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互通共享,助力黄河流域精确蓄水控水,为黄河安澜提供数据支撑。
回首往昔,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所在区域曾是“无风三尺土,开口一嘴泥”,如今这里的千亩银杏林却成了市民游客向往“打卡”的赏秋胜地,这得益于济南统筹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济南正着力打造独具山水泉城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风貌带。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济南把“四定”要求作为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根本遵循,提出打造全国节水典范城市的目标,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目前,济南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9.78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1.6%,仅为全国的1/3,年节约用水量约为16个大明湖,重点泉群实现19年持续喷涌。今年秋天,济南趵突泉水位突破30米,创下196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久违的“月牙飞瀑”景观重现,让这座泉城焕发出新的光彩。
日前正式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定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山东要举全省之力打造的“镶嵌在黄河流域的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
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5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动员大会,要求将起步区发展当成事关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大事要事急事,抓紧抓细抓实抓好。6月26日,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8月19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起步区建设发展进程翻开崭新一页。
如今在这座“未来希望之城”,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举目皆是,项目建设让起步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绿地国博城会展中心、绿色建设产业园……今年6月至8月,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47个重点项目分两批集中开工,而在这些项目开工之前,起步区已累计开工100余个项目,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的身影。打造绿色智慧宜居城区、行政审批“新区特办”、跨黄桥隧推进“黄河时代”、黄河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济南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从济南放眼黄河两岸,在山东奔腾千里的黄河,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山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举旗定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场为奋力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而奋斗的变革加速推进。
从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形成完整规划政策体系,到沿黄9市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尽划”,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到持续加大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从基本实现黄河滩区居民千百年的“安居梦”,到保持绿色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从提升城市群整体能级,到构建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山东真抓实干,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实落地。
一手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山东始终将保护生态作为首要责任,以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牵引,狠抓水体、河岸、河口系统治理,高标准推进系列生态修复工程,黄河水质逐年改善、绿量逐年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屏障正在加速形成。
一手抓高质量发展。山东下大气力调整沿黄地区长期形成的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结构,始终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思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突出发展生态环保经济,聚焦打造“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构筑起支撑优良产业生态的四梁八柱,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一步步走深走实。
“黄河宁,天下平”。笃信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的山东,将继续坚定沿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奋力书写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