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曹建民 张聿荣 通讯员 成红园 唐金玲
“如今村里越来越好,老百姓越来越团结,日子也是越过越好、越过越旺啊!”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老拐子李村的一位村民感叹道。老拐子李村,简称老李村,这是一个距离黄河不到一里地的小村落,在黄河臂弯里生存的这个滩区村,水患成为村民的切肤之痛,“黄河滩,黄河滩,黄河发水,房就淹”,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居成为了这个村最大的梦想。
500多“滩里人”安居梦实现了
随着黄河滩区迁建政策的实施,旧村改造提升这一重大民生工程、重大政治任务也在老李村全面启动。现如今,远远望向老李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呈现在眼前,500多“滩里人”的夙愿渐渐实现。走进老李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别具风格的墙面绘画,营造出这个滩区村迁建后的开阔格局。
谁曾想过,一个曾经饱受黄河水患的沿黄古村,如今展现出一幅安居场景,便利的生活设施加上村民的盈盈笑脸,处处散发着幸福的味道。
老李村善抓旧村改造提升这个工程启动的有利时机,将民生为本、产业致富、文化铸魂贯穿于工作中,全力在这三大重点工作上下功夫、求实效,让昔日的陈旧面貌不再“沉默”。
增进民生福祉,生活变美了
滩区迁建后,老李村把旧村台改造提升作为村“华丽变身”的首要任务,村台筑牢、村内街巷、排水、绿化、路灯、文化墙等配套设施一应完善,老李村修建了两处文体广场,添置了18件健身器材,为各年龄段村民提供锻炼的基础设施,广场边上,还安装了休息座椅。
小细节提升大环境,为了解决村里农机车乱停乱放这一突出问题,村委干部多番商讨研究,在村台南边修建一处公共停车场,专门停放全村的农机车,这个不到300平的小小停车场,却对环境提升起了大作用。
抢抓产业发展,腰包变鼓了
老李村对接黄河鲤鱼养殖企业,并借助邻近黄河这一自然优势,充分利用黄河淡水湿地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业,打造集观光、游览、养殖、垂钓、民宿、素质拓展于一体的黄河渔谷农业产业园,让这一园区成为贴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打造黄河滩区新经济业态,打好“黄河品牌”,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在老李村村委会南边有个坑,因为长期无人管理,导致周边杂草丛生、臭气熏天,后来逐渐成为村里污水、雨水的“集结地”。经村“两委”干部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将其整治利用。首先在湾的南边增添了一处污水处理设备,流经的污水经过处理转化成为干净的、无污染的水,再将其排放出来,将坑打造成为集种藕、养鱼一体的生态池塘。该项目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多收益五万元,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让老李村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村民收益实现“共赢”。“乡村生活现在一天比一天好,城里有的我们也都有。我们村两委干部的出发点就是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上,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村民们享有更多幸福感,让美丽老李村成为村民们心中的幸福家园!”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成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