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通讯员 王站辉
近日,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于东亮团队收到一面“法理情中寻平衡,公正裁决暖人心”的锦旗,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件涉及解决校园霸凌事件的温暖故事。
被阴影笼罩的少年
今年暑假前夕,一位母亲忐忑不安地来到历城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询问民事诉讼事宜,公益值班律师热情接待了她,并耐心倾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其16岁的儿子小王入读某学校后,性格变得不爱说话且情绪时常低落。经小王母亲了解,原因主要是被校园欺凌。
最初小王母亲向学校及班主任反映了此事,班主任也进行了调解,但事情远没有结束。去年的某一天中午,以小张和小李为首的一群男生将小王围在宿舍,以小王“告状”为由,对其进行扇耳光外加恐吓。小王努力摆脱控制,并将过程告知母亲。当天傍晚,小王在母亲的陪伴下勇敢地来到了派出所报警。经公安机关调查调解后,小张、小李因殴打他人分别被行政处罚。但小王的医疗费、精神损失费,始终未调解成功。
法官耐心调解
小王母亲始终觉得自己孩子受了委屈,为了讨一个“公道”,虽然犹豫了很久,但终于来到法院。由于缺乏小张、小李其监护人的具体信息,在值班律师指导下,小王母亲填写了一份调查身份信息申请书,并指导她上传了立案材料。“本以为肯定需要跑好几趟,但现在两个小时就办妥了,早知道我就早点来。”小王妈妈对值班律师感叹道。
案件分到立案庭庭长于东亮手中后,因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侵害,身为“法治副校长”的于法官格外重视。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调取了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和询问笔录等相关材料。得知被告父母未及时回复调解意见,法官助理及时安排了开庭并送达了开庭传票等诉讼材料,做好调解或及时判决的两手准备。开庭当天,双方均参加庭审。法庭上,小王陈述了其遭遇,并提交了相关证据。通过法庭上摆出的客观证据和小王及其母亲的主观讲述,小张、小李的母亲也切实感受到自己孩子对小王的伤害,抵触情绪慢慢转变。于东亮趁热打铁,辨法析理,最终促使小张、小李母亲对小王及其母亲表达了歉意,双方就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也达成一致意见,案件顺利以调解方式得以解决。
司法阳光驱阴霾
庭审结束后,于东亮担心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小王,会因此次事件一蹶不振。单独和小王谈话,肯定了小王在此次事件中主动向家人寻求帮助的行为,鼓励小王从阴影中走出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小王郑重地点了点头。回家后,小王的母亲连夜定制了锦旗,第二天下午便将一面“法理情中寻平衡,公正裁决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了法官团队手中。
承办法官表示,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行为,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本案就是典型的暴力伤害型的校园欺凌事件,会给受欺凌方的身体、精神都产生较为严重的伤害。鉴于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相关行为的法律后果均有相应的规定,各地的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相关规定和方案,强化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不少学校定期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欺凌他人不仅是极端错误的不道德行为,还要对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学生小张因为多次欺凌同学,性质恶劣,被学校开除,小李也因为参与了欺凌同学的行为被学校劝退,教训不可谓不沉重。当面对校园欺凌时,受欺凌的同学不能忍气吞声,要勇敢地寻求父母和老师的帮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其他同学发现有校园欺凌的现象,也不能只做旁观者,要积极用合理的方式去制止或揭发欺凌者的行为,形成“拒绝校园欺凌人人有责”的局面。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一定能早日驱散校园欺凌的乌云,让校园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