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众所周知,《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名作,写尽了济南的美,满满的都是对济南的厚爱。如今,一部同名吕剧《济南的冬天》,在展现泉城英烈风华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历史记录下不一样的济南风骨,让人感受到正直、勇敢、热情、善良、大气的济南人,无论出身,从始至终都未曾改变。
《济南的冬天》谍影交锋
现代吕剧《济南的冬天》以1937年底日军攻陷济南前夕为背景,讲述延安特派员秋漱玉与地下党恋人鲁耀东在火车站重逢后,以“未婚夫妻”为掩护,联合说书艺人老泉、黄河游击队长孙林等济南儿女,冲破日军特务封锁运送医药物资的故事。
剧中,大明湖畔的谍影交锋、铁路线上的生死博弈与恋人之间的信仰共鸣相互交织,既展现了“家家泉水”的地域风情,又通过山东琴书、吕剧唱腔与民族交响乐的创新融合,让观众在传统艺术中感受到齐鲁儿女“甘洒热血守山河”的民族气节。
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双重力作,《济南的冬天》以小人物的家国抉择映射大时代的历史洪流,让红色记忆在泉城舞台焕发生机。
据了解,剧名《济南的冬天》,灵感正来源于老舍的同名文章,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背景,也展现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而为了深入挖掘历史背景,提升剧目创作的真实性与艺术感染力,剧组还曾前往胶济铁路博物馆进行实地采风。通过观摩历史文物、查阅档案资料,深入了解剧目艺术创作背景,切身感受战火年代的特殊氛围,为剧目打磨提供了丰富素材,也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真实感与时代厚重感,再现80年前那些无名英雄的热血与信仰。
济南英雄儿女的群像
6月27日、28日,以泉城文化为底色的现代吕剧《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群星剧场首演。剧中塑造的各色人物群像,尽显济南英雄儿女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印象深刻。
为人冷静理性,善于观察、情绪稳定、不露声色的秋漱玉,是千千万万个地下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舍弃个人幸福,展现出极高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
作为胶济铁路火车站长的鲁耀东,隐藏身份,足智多谋,正直谦和又重情重义,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感情,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生命,是抗日战争时期特殊战线上隐秘而伟大的济南英雄的代表。
老泉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琴书艺人,在济南的市井舞台,他隐藏身份,与敌人百般周旋定巧计,掩护战友转平安。老泉的琴书唱出了广大劳动人民抗击外敌的心声,在世道动荡、风云激变的危难时刻,呈现出济南艺人有胆有识、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
济南守备军营长李翔,性格刚烈直率。在动荡的时局中,他曾一度陷入迷茫与矛盾,内心的挣扎折射出复杂底色。然而当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冲破彷徨,投身抗日洪流,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大杂院居民三婶,热心肠且充满生活气息。在战乱中以朴实言行维系着小院温情,代表着普通百姓对安稳生活的向往与对革命者的默默支持。
住在大杂院的小商贩莲妹,是鲁耀东和秋漱玉感情的见证人,展现出普通民众的朴实与对革命的支持。
老泉的孙女小荷,纯真善良且富有正义感,跟随爷爷表演,以琴书传递爱国情怀,是底层民众中受革命熏陶的年轻力量。
……
无论是赤胆忠心的革命志士,还是勇敢无畏的铁路工人;无论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还是善良热心的小商贩……剧中每一个济南儿女的身上,都有着敦厚大气的底色。
比课本更震撼的教育
这是一段历史记录下名郡济南最冷冽的冬天,一条铁路承载着齐鲁大地生死存亡的命运,一众先辈书写下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壮美诗篇。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久久不息。
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言,《济南的冬天》主创团队以高水准艺术呈现,让吕剧在谍战题材中突破创新,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有现代戏剧的张力。此次演出不仅以艺术形式重温了济南抗战历史,更通过“传统戏曲+红色题材”的深度表达,让抗战精神在当代观众心中引发共鸣。
“灯光照亮舞台,仿佛穿越回1937年济南的冬天。”演出后,观众盛赞舞台设计“将老舍笔下的冬天变成了暗流涌动的战场”,唱腔音乐激昂振奋,演员表演慷慨激情、感人至深。
现场更有年轻观众表示,第一次看吕剧就被圈粉,这是比课本更震撼的抗战教育。
诚如该剧副导演李鹏所说,《济南的冬天》用合乎时代韵律的艺术形式来创新,在保持戏曲本质美学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转化构建新的舞台语法,在传承中创新,在对话中前行。
据了解,首演之后,《济南的冬天》将继续打磨提升,让地域文化与革命历史相融合,让流淌在济南儿女血液中正直、大气、勇敢、热情的基因接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