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近日,济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来到第203例捐献,这与前一例相差仅半个多月时间。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凝聚着无数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泉城济南的大爱精神,也为更多在黑暗中挣扎的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命曙光。从2009年11月3日实现零的突破,到如今成功跨越200例大关,济南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在爱心的接力中不断前行。
16年,从爱心初绽到爱满泉城
2009年,对于济南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来说,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济南实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零的突破,开启了一段充满爱与希望的征程。在早期,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人们对捐献的过程、对自身健康的影响等存在诸多疑虑。然而,总有一些勇敢的先行者,他们凭借着内心的善良与对生命的尊重,迈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
2009年,22岁的盛翔完成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愿望。盛翔当时是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研究生,成为济南首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并捐献者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时间回溯到2006年,彼时在长春理工大学读本科的盛翔,在一次集体献血活动中,怀着朴素的助人想法,填写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书,加入中华骨髓库。那时的他,并未预料到这份简单的善念,会在日后成为另一个生命的曙光。2009年8月,正在家乡过暑假的盛翔,接到长春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丝毫犹豫,盛翔当即答应下来,“能救人是我的荣幸!”他语气坚定,满心想着能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之后,他顺利通过高分辨率检测与体检。10月29日,盛翔住进济南军区总医院,开始为捐献做准备。入院第二天,他就开始注射动员剂,由于患者情况特殊,他的用量是普通白血病患者的2—3倍,每天要打7支。药物反应随之而来,腰酸、背痛、头疼,夜晚难以入眠,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和患者所承受的痛苦相比,这些根本不算什么。”11月3日,长达六个半小时的采集过程,盛翔虽备受煎熬,可看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流出,想到能挽救患者生命,内心满是欣慰与自豪。
第一位捐献者的出现,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后续的捐献事业照亮了道路。他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公益宣传等途径,逐渐被大众知晓,也让更多人开始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当时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宣传推广难度大、志愿者招募不足等,但相关部门和志愿者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向人们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消除大家的误解和担忧。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成功捐献者都成为了爱心的使者。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身边的人讲述捐献的感受和收获,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认识到,自己的一次小小善举,就能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数字背后的爱心汇聚
随着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济南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逐渐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从2009年到2015年,济南实现了第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期间,每一例捐献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的捐献者在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后,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即使面临工作繁忙、生活琐事等诸多困难,也没有丝毫退缩;有的捐献者在家人起初不理解的情况下,耐心地向家人解释捐献的意义,最终赢得了家人的支持;还有的捐献者在捐献后,依然关注着受捐者的康复情况,用自己的爱心给予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的人群中,有高校的学生、企业的职工、建筑工地忙碌的工人,还有快递员、教师、人民警察、国家公务人员等各类人群。他们虽然身份各异,但都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心,都有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用最朴素的心,完成最感人的逆行。他们的爱心汇聚在一起,成为了推动济南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除了个人的无私奉献,社会各界也纷纷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贡献力量。学校、企业等单位积极组织员工和学生参与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为中华骨髓库注入了新鲜血液;媒体加大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力度,通过报道捐献者的事迹、科普捐献知识等方式,提高了公众对这一事业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各级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给予表彰和奖励,为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为鼓励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2023年6月1日,济南市实施《无偿献血者“三免政策”》,将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纳入其中,申报“荣誉卡”后,可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免门票游览济南市国有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场所,免交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查费。不仅如此,外市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现在济南落户或长期在济南工作生活的捐献者也被纳入“三免”政策范围,这在全省扶持力度最大。
济南还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纳入见义勇为表彰范围。济南市红十字会联合济南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对2022年7月1日以后,经市红十字会核实确认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授予“济南市见义勇为(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力推动了济南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发展。
“00后”引领青春担当
近年来,济南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25年,济南市已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5例,其中有4例是大学生。在济南市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有16名驻济高校大学生。这些“00后”年轻人,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上个月刚刚完成造干捐献的济南第200例捐献者李自强就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大一首次参加无偿献血时,就报名登记了中华骨髓库。今年3月份,李自强接到了与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的通知,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在得知他要捐献的消息后,起初父母有些顾虑,担心他的身体。但李自强耐心地给父母讲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科学知识,并表示这是救命的事情,非常有意义。最终,父母被他说服,并嘱咐他好好保重身体。
李自强是一名喜欢跑步、游泳的阳光男孩。为了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捐献,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严格的锻炼计划。每天晚上他都去学校操场跑步,还会进行1000米左右的游泳锻炼。他还加入了学校的“定向越野”社团,平均每周会开展一次定向越野打卡活动,运动量在10公里左右。
采集前一天,父母从老家赶来济南陪伴,这让李自强放松不少。他表示,自己是体育学院的学生,体育人的精神就是要敢担当,能救人于危难他感觉非常自豪,也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每当有同学来了解情况时,他也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号召更多的同学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奉献爱心。
实际上,像李自强这样的“00后”捐献者还有很多,他们在面对生命的呼唤时,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担当。他们的行动不仅为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让社会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和力量。他们用青春热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爱心篇章,成为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2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是203个生命的重生希望,是203段爱心的温暖传递,更是济南这座城市文明与大爱的生动体现。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用自己的热血延续他人的生命,让这份爱与希望在泉城大地不断传承和延续。“我们下一步会再走进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活动,动员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济南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副部长张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