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有这样一个“00后”群体,他们从事的行业叫“特殊教育”,从手忙脚乱到游刃有余,从不被接纳到不可替代,这些曾是大人们眼中“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的“小孩子”们,经历过迷茫,也感受过落差,但他们更尊重差异、关注个体,爱着身边这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是老师,更像是“画师”,秉承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用青春作笔,以热爱为墨,在“折翼天使”的生命画卷上,勾勒最温暖的底色。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们为济南“00后”特教老师群体“画像”,看这些“新生力量”如何为济南特教发展续写“更多可能”。
有落差的“第一面”
有的孩子抗拒接触,有的难以服从指令,面对特殊孩子迥异的行为表现,初入岗位的“00后”老师们有着同样的迷茫,他们带着初出茅庐的忐忑,但却不曾退缩。
202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赵文秀来到了济南市黎明学校,赵文秀还清楚地记得开学第一天她和孩子们的第一次见面,“尽管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为我介绍了班级情况,但实际接触的过程还是和我的预想有些不同。”班里7位学生,唐氏综合征、孤独症、多重残疾……其中,还有3位学生有陪读家长。当开学第一天的上课铃声响起,“有的孩子气呼呼的,不搭理我;有的在教室后面走来走去,怎么都不肯听我的指令。最后还是在陪读家长的帮助下,才让7个孩子都坐了下来。”开学的第一天,赵文秀自己做了7束手工花,想送给孩子们,但有的孩子一收到,就把花瓣摘了扔了一地。“这可怎么办?”赵文秀的心情难免失落,“但既然选择了他们,就要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赵文秀说。
为了尽快调整状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赵文秀向老教师请教,“我应该怎样和他们沟通?”“怎样才能和孩子们尽快亲近起来?”……在老教师的帮助下,赵文秀也形成了自己的带班思路,“要善于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多想一想他们行为变化背后的原因。”
除了学校内部的“老带新”,在特教师资培养方面,济南市定期开展融合教育专项培训,并为老师们提供了诸多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家在省级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斩获多项大奖,包括特等奖5项、一等奖4项;2024年,特殊教育成果9次亮相省级以上会议。
孤独星球也有温柔回响
特殊孩子的智力可能很难达到正常水平,但他们的情感却是不断上升发展的,读懂他们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也便拿到了走进他们心灵世界的“金钥匙”。尤其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济南市成立高端特教专家智库,研制《孤独症教育指导手册》,针对性解决孤独症儿童教育需求,让更多特教老师有了教学“抓手”。
赵文秀的班里有一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有着情绪障碍、刻板行为等问题,起初,面对闹情绪的孩子,赵文秀也有些手足无措。但后来,赵文秀慢慢摸索出了一些“小技巧”,“当他发脾气的时候,我就温柔地抚摸他的后背,渐渐平复他的心情,如果是外界的噪音吵到了他,那我就捂住他的耳朵,不让他听到这些声音。”第一次和班里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接触时,赵文秀觉得自己有些“搞不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她发现孩子也产生了一种“非你不可”的情感,“有时候会张开手,抱一抱我,委屈的时候也会趴到我的怀里哭一会。”用心爱他们,就一定能得到回应。有一次,学校开展消防演练,赵文秀需要去操作消防器具,班里的孩子就大声喊道“赵老师加油”。就是那一刻,赵文秀称,自己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虽然从教还不到1年,但济南市莱芜特殊教育学校的张凌海肯定,自己已经打心底爱上了这些孩子。“班里有个孩子,通常情况下是我说了什么,他就会重复一遍,但突然有一天,他看到我后,说了一句‘张老师好’!奶声奶气的样子,让人心里暖暖的。”在张凌海的眼中,班里的孩子心思单纯,是一个个美好的存在,“在孩子的眼中,是美的就是美的,好的就是好的,他们特别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善意。”
数字基因赋能特殊课堂
不仅要在生活上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最大程度的理解,“00后”的老师们还希望用自己所学,让孩子们多点爱好、多点技能,更好地自立、自强,他们将数字技术与创新思维融入教学,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张凌海目前主要教孩子室内运动项目,他坦言,虽然班里孩子少,但花费的精力一点不少,“需要手把手地教会一个,再教另外一个,相同的话和动作要重复做上好几遍。”期间,张凌海还要处理很多突发情况,比如上课期间,有学生突然就开始跑,“处理这些情况,是需要一些耐心的。”张凌海说。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王萌也发现,给孩子们上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并不听,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排斥。”让课件有趣,让孩子们听得懂、学得进去,成为了王萌的首要目标,“我就利用互动式教学平台,制作一些有意思的课件,让学生在参与中学知识。”在最新的一堂课中,王萌以邀请小动物朋友放风筝为主题,锻炼孩子们的社交沟通能力,“孩子们需要拨通相应的号码,学会邀请动物朋友,说一句‘喂,你好,我想和你放风筝’,有音效、有画面,小动物们还会回应自己的邀请,孩子们特别喜欢。”“00后”教师成长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年代,他们正带着与生俱来的数字基因,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创新的教学方式,开启了一场“教育变革”。
济南市育园学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的特殊教育学校,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于淼来到了学校,成为了一名二年级班主任。于淼告诉记者,自己所带班级一共有7名学生,每位学生都有陪读家长,实际教学中,只有三四个学生能学会生字和词语,为了把每个学生都琢磨透,接班前,于淼就向老教师请教,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此外,她每天都会和陪读家长不断沟通,了解孩子们的每一种情况,很快,于淼就摸透了每个孩子的脾气、性格。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一体化育人体系,通过制度共建、资源共享、特色共创等路径,推动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通过特教学校、送教上门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等方式,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安置率达100%。在学前教育领域,全市13所特教学校均设立幼儿园或学前部,探索医康教结合的康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方面,12所特教学校开设中职部,在校生达292人,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承办省级技能大赛(特教组)等举措,助力学生技能提升。
“希望他们将来能顺利走向中职”“希望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找到合适的岗位”“希望他们中间能走出一位运动员”……谈及未来,老师们的心愿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同样提到了孩子们的自我价值和对社会的期待。
张凌海说,自己特别希望学生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可以凭借一技之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价值,此外,他还希望,当孩子们踏入社会时,大众能够对他们多一点包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支持,“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从只会发出“啊”这个音,到能发出其他的音调,提到学生的进步,于淼总是非常激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于淼都深深记在了心里。于淼说,“这些孩子就像一朵朵迟开的花,他们的美,需要细心观察,才能被发现、被欣赏。”如果他们接受得慢,那我们就慢下来等一等,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相信。
自从上班以来,赵文秀就坚持画淡妆,这是属于她的“仪式感”,“美是流动的,我希望我不仅能教给孩子知识,更能教会他们要热爱生活。”看着他们眼里逐渐变得有了光彩,赵文秀就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平凡但却不普通的事。从拖一次地、梳一次头、洗一次手开始,“他们或许走得很慢,但他们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喝彩。”
正是因为有赵文秀、张凌海、王萌、于淼一样的老师,特殊孩子才有了更多的成长可能。2024年,济南市成功获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00后”特教老师们也在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着,成为特教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济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