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女性创作破局“多重奏” “请听她说”2025年收官沙龙济南开幕

2025-04-05 10:58:4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实习生 张渊栋 张恒 通讯员 刘汇洋

 

曾经,弗吉尼亚·伍尔芙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女性创作争取精神和物理的双重空间;如今,女性创作者们相聚济南清照泉城归来书院,共同开启一场关于女性话题的“姐妹会客厅”。近日,在“请听她说”2025年收官沙龙:“从独白到众声:女性创作的觉醒与重构”的活动现场,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女性创作者同台,从文学、学术以及网络文化等多维度视角分享与探讨了有关女性创作的觉醒与重构的话题。

据悉,“请听她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联合腾讯新闻推出,以“倾听她声音,看见她力量”为核心理念,通过全国联合书展、线上圆桌会和线下共读等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女性人生的可能,拓展女性思想的边界。

陈慧:女性的身份无需拘泥于一种

在浙江宁波余姚市梁栋镇的菜市场里,48岁的陈慧是清晨最早支起摊位的人之一。她的推车满载日用百货,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与市集的喧嚣融为一体。然而,当暮色降临,这位被街坊称为“三姐”的摊主,转身执笔写下人间百态,以文字构筑起另一个世界。两种看似割裂的人生轨迹,在她身上交织成独特的精神图景。

2000年,远嫁浙江的江苏姑娘陈慧迎来人生转折。儿子出生9个月后,她带着婴儿车走进凌晨两点的菜市场。“孩子要养,身体又弱,只能选时间灵活的行当。”最开始,她将婴儿车篷布拆下改装成货架,白天照料幼儿,深夜进货摆摊。婴儿车承重有限,货物渐多时车架“趴地”,她便凭职业高中所学的服装设计功底,手绘图纸定制铁架推车,一用便是十余年。如今她的推车已迭代为超市货架组装成的“移动杂货铺”,在晨光中见证市井百态。

“生活不需要提炼,它长在你身上。”陈慧如此解释创作契机。菜市场的讨价还价、主妇们的闲言碎语、异乡谋生的困顿与温情,化作她笔下鲜活的叙事。下午收摊后,她常在斑驳的记账本上记录见闻,这些带着油盐气息的文字逐渐累积成书。虽自嘲“不算作家”,但她的作品因扎根现实而充满生命力。当被问及创作时间,她笑言:“写作不是夜间专属,就像卤味能双拼,人生本就可以多味并存。”

从推车摊主到文字记录者,陈慧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凝视。她曾推着特制货架,跟随丰年农贸队伍从浙江慈溪跋涉至辽宁西部,也在文学采风时带着市集的烟火印记。在她看来,流动摊位与文学创作本质相通:“都是把零散的生活碎片,整理成能被他人感知的存在。”如今,她的推车依然每日穿行于街巷,而文字中的世界,正为更多人所看见,“市井不是背景板,它就是故事的土壤。”

赵珊:为历史上的女性正名

在对谈中,《法庭上的妇女:晚清民国的婚姻与一夫一妻制》的译者赵珊展现出学术研究的另一种可能。当市井文学以感性笔触捕捉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译作则从历史纵深解构性别不平等的结构性根源。面对“理性与感性如何共融”的提问,她以史学者的清醒回应:“真正的女性关怀,既需要市井烟火里的生命痛感,也需要学术研究提供的制度性反思。”

“史学的本质是求真。”赵珊如此定义自己的翻译准则。面对本书作者、美国学者陈美凤聚焦“妾”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她选择以近乎克制的姿态还原原著的学术脉络。书中探讨的纳妾制度演变、妾的法律权益演变等历史细节,皆被置于严谨的考据框架之下。从元代“男子年四十无子可纳妾”的礼法桎梏,到民国时期妾室借助新法争取权益的个案,她在译著中反复推敲术语的精确性,将那些被简化为“狐狸精”或“受难者”的刻板形象,还原为具体时代困境中的真实生命。

尽管强调“译者不应夹带私货”,但赵珊坦言,当档案中那些卑微却顽强的女性跃然纸上时,学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仍会产生微妙共振。书中引用的基层司法案例,记录着妾室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法律缝隙抗争,这些被历史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体命运,经她的译笔获得了某种当代性。“她们不是工具,而是在制度夹缝中努力活出尊严的人。”这种认知,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有了人性的温度。

如今,这位将译著戏称为“象牙塔产物”的学者,正尝试将艰深的历史研究推向公众视野。当主持人追问“学术著作能否被看见”,她的答案藏在书页间那些司法档案的字里行间:“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人打捞沉默者的声音——无论是用散文还是译笔。”

蜡笔油一Rabbyui:打捞被遮蔽的性别文本

在B站拥有43万粉丝的女性博主蜡笔油一,正以独特的方式重构数字时代的女性创作版图。这位自嘲“三度创作者”的90后女性,既非传统作家亦非学术研究者,却在算法与审核机制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条连接小众女性文学与大众认知的隐秘通道。她的创作现场不是书桌而是剪辑软件,创作工具不是钢笔而是流量杠杆,在“推荐书单”与“季度热点”的钢丝绳上,实践着新媒体时代的女性主义启蒙。

“博主是信息的二传手,但传球路线由算法决定。”蜡笔油一如此定义自己的角色。她深耕日语女性文学推荐领域,通过拆解上野千鹤子、田中光等作家的文本,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几十分钟的影像“轻散文”。这种戴着镣铐的舞蹈,恰是新媒体女性创作的常态。但流量反哺带来的蝴蝶效应令人意外:她推荐的绝版日文原版书,曾在一周内激活和催生了新的图书销售链,其内容排期甚至成为网络书店书籍销售的重要参考。

“每期视频都需要多次调整,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视频记录着女性议题的关键词变迁史。蜡笔油一笑称线上新媒体创作者的生存智慧即在合规框架内,将文化产物拆解与转化为具体可及的行动。如今,这位日均处理海量素材的数字园丁,仍在探索更富弹性的表达可能。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