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一位刑事技术民警的“神探攻略”

2025-03-31 10:56:4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通讯员 赵亚辉 孟蕾

 

置身犯罪现场,一粒微尘可能就是破获案件的关键密码,半枚指纹可能就隐藏着案件的真相,而一位位刑事技术警察则犹如这个无声战场上的战士,用科技照亮破案的迷途,用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锁定致命证据。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刑事警察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鞠川跃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位。

作为“幕后神探”,鞠川跃以二十年如一日坚守,诠释了“在细微处寻找正义之光”的使命。因成绩斐然,鞠川跃曾先后荣获全省基层标兵、济南身边好人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答案往往藏在案发现场”

刑事技术民警除了要坐得住椅子,还要扎得下身子、耐得住性子,只有在案发现场仔细观察,才能找到破绽。

“勘查现场就像和嫌疑人下棋,每一步都要比对方想得更深一层。”在实践工作中,鞠川跃要求民警必须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手到就是要对每一处可疑痕迹进行处理;心到则是要把自己代入嫌疑人的作案过程,想象如果是自己作案会留下什么痕迹。”鞠川跃说道。

前不久发生在济南市区的一起烟酒店盗窃案就印证了鞠川跃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小偷的反侦查意识极强,戴着面罩在半夜作案,事先还破坏了店外监控摄像头,经过几次现场勘查,都没有发现明显的线索。案件的侦破曾一度陷入僵局。”鞠川跃说。

然而,鞠川跃与同事们没有轻易放弃,并坚信“只要作案,就一定有痕迹。”他们再次回到现场,蹲在地上,用强光手电一寸一寸地检查地板和货架,“店里烟酒几乎洗劫一空,嫌疑人当时肯定很着急,动作一定不够利落……”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细致勘查后,鞠川跃和同事们终于在案发店铺最高货架上的纸箱上发现了一枚模糊的指纹,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希望。经过此后连续几天的反复比对和技术修复,民警终于得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指纹图像,也因此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答案往往藏在案发现场,再‘完美’的犯罪也会在现场露出破绽,而那正是揭露真相的关键所在。”鞠川跃告诉记者。

“必须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

“必须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这是鞠川跃在勘查现场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刑事技术工作就像在下一盘多维度的棋局,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暗藏玄机,每一种可能都必须推演到位。

去年,济南历下公安辖区某医院废弃蓄水池浮起了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这起事件现场勘查过程让鞠川跃印象格外深刻。“接到报警时,水池周边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死者身上也没有外伤。案件看似是死者意外落水,但我们必须要排除所有他杀可能。”鞠川跃回忆道。

于是,鞠川跃和同事们一方面对尸体进行细致检验,寻找伤痕或中毒迹象;另一方面则调取监控,还原死者生前活动轨迹。并组织人员抽干蓄水池,寻找可能遗落的手机等物品。

“之所以要抽干蓄水池里的水,是因为手机是现代人最重要的东西,很多关键信息也藏在其中,必须要找到。”面对身边同事的疑惑,鞠川跃解释道。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抽水作业,鞠川跃和同事们最终在池底找到了死者的手机。等到手机数据恢复后,民警发现死者生前情绪低落,这一信息给案件的侦破进展带来了关键证明。

但这还不够,鞠川跃又组织技术人员对水池周边进行微量物证采集,特别是栏杆和边缘部位。“要分析死者是自主翻越栏杆,还是被人推落。”最终,民警在栏杆上提取到的接触痕迹与死者完全吻合,且位置符合自主攀爬特征。结合监控显示死者独自进入水池区域的画面,所有证据链都指向这是一起死者因自身原因导致的意外事件。

凭借这种“必须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的工作态度,鞠川跃屡次在看似无解的案件中找出关键突破点。“我们多想到一种可能,就可能多一个事实真相;我们多检查一个细节,就可能早一天还受害者公道。”鞠川跃说。

“让沉默的物证开口说话”

刑事技术的魅力,不仅在于挖掘线索,还在于能让时光倒流,让物证诉说真相。

2021年,鞠川跃迎来了一份特殊的任务: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仅有一张泛黄的婴儿照和模糊的童年记忆的情况下,请求民警帮助寻找失散六十年的亲人。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鞠川跃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刑事技术之旅。

“寻亲案件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完整的证据链。”面对这个特殊任务,鞠川跃立即展开工作。他首先为老人采集了DNA样本,通过比对鞠川跃发现老人与某山区几个家族存在关联。虽然结果不够明确,但鞠川跃没有放弃。

“物证从不说谎,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解读方式。”鞠川跃带着老人在当地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一村庄村支书无意中的一句“这位老人和我的一位亲戚长得真像”引起了鞠川跃的注意,多年的刑技经验告诉他,这可能就是突破口。

对此,鞠川跃立即展开询问,发现该村确实有一位失联多年的村民,并且年龄与这位老人相仿。后通过该村村中年长者的回忆,鞠川跃了解了该村失联人员当年的姓名和大致的出生月份,并带着这些关键线索马不停蹄地前往当地医院。在堆积如山的档案中,鞠川跃仔细检查每一份泛黄的纸张。经过反复比对分析,鞠川跃最终确认了老人就是这名村中的失联者,并由此帮助老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结案后,老人为鞠川跃送来了写有“寻亲六十载无果神警助我得团圆”的锦旗。“老人当时的喜悦令我至今印象深刻,但在我的办公室里还保存着许多等待比对的寻亲样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更多沉默的物证终将开口,帮助离散家庭重获团圆。”鞠川跃说。

对鞠川跃来说,无论是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还是显微镜下的残缺指纹,都是他开启真相之门的方向。无论是勘查现场还是比对分析,他都全力以赴,将“细微处见正义”的理念践行到底,让正义的光穿透迷雾,照亮每一个需要公正的角落。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