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11月28日上午,山东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场充满大爱与希望的爱心接力正在进行。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承载爱心和祝福的造血干细胞悬浊液被送往远方,将给一名年轻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
捐献者孙伯凯说,他不仅是济南市第18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一名亲身经历过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家庭艰辛的家属。一年前妻子获捐重获新生,如今他成为他人生命的延续者,孙伯凯说这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入库:多一份希望
经过4天动员剂的注射,孙伯凯躺在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双手扎着针管,鲜红的血液从一只手臂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的分离,留下造血干细胞,剩余血液从另一只手臂回输到体内,造血干细胞悬浊液被一点点分离出来。妻子小马在一旁陪伴着他,时不时地给他喂水、跟他聊天。有谁能想到,小马自己就是一名治愈不久的血液病患者。
“现在恢复得很好,再难也坚持下来了。”两个人的语气是穿越黑暗迎来黎明后的坚强和放松。孙伯凯告诉记者,两年前的一次检查,让夫妻俩第一次了解了白血病。当时的场景让他记忆犹新。
2022年10月,因突发咽喉疼痛,小马在孙伯凯的陪同下来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常规检查。“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检查,不曾想整个家庭迎来了转折。”孙伯凯说。医生的目光在喉镜结果上停留了片刻,随后开出了一系列血常规等深入检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一半,单核细胞数量异常飙升。“起初,我们心怀侥幸,以为只是单核细胞增多症,然而,报告单上赫然写着‘考虑AL’。那一刻,我们如梦初醒,原来‘AL’就是韩剧里常出现的白血病。”
为了进一步确诊,孙伯凯和妻子带着报告单在血液科门口焦急等待了一中午。当血液科医生看到血常规结果时,沉重地表示基本可以确定是血液病,至于是否为白血病,还需进一步检查。于是,经过一系列骨穿、CT、彩超等繁琐的检查后,诊断结果让人心碎:确诊为急髓中低危型白血病。
确诊后,夫妻俩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路。“在山东进行了三次化疗后,我们前往北京寻求更好的治疗。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我们,七次化疗后,病情突然全面复发。”在中华骨髓库寻找合适供者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与希望。也是在此时,孙伯凯想到,如果他也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行列,是否能多一份希望?于是,2023年7月,孙伯凯毅然前往山东省血液中心抽血,加入中华骨髓库。
捐献:愿为他人撑把伞
人生总有峰回路转之时。在等待骨髓库配型结果的同时,医生也提出了亲缘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方案。幸运的是,小马的表弟成为了最佳供者,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并于2023年12月完成了移植。这份来自亲情的无私与伟大,让孙伯凯和妻子深受感动,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后续治疗,目前一年多过去,小马身体状况良好。
“而我自己,虽然当初没有等到将那个‘万分之一’的机会给妻子,却在后来接到了济南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我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面对这份意外的缘分,孙伯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的请求。因为他知道,自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痛苦与无助,也深知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听到这个消息一开始挺开心的,但兴奋劲过了也有些许担心”,小马坦言,“我本身也患有这个病,知道在治疗过程中其实挺痛苦也挺繁琐的。”然而,最终是丈夫的坚持打消了她的顾虑。
在小马眼中,丈夫聪明幽默、讲义气、有责任心,对自己对父母都照顾周全。所以对于丈夫的坚持,小马一点都不意外,“我也是干细胞移植的受益者,曾经也满心期待有合适的配型能够救我于水火,如今,远方一个血液病患者也焦急等待这份生命礼物,我们更能感同身受,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帮助别人,那就去吧。”随后的一系列捐献准备过程中,妻子的支持和家中长辈的鼓励让孙伯凯更加坚定了这份决心。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他坚定地要给别人撑把伞,因为自己的家庭曾经陷入绝望,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要给他人带去希望。“能够成为他人生命的延续者,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孙伯凯说着,脸上始终带着笑。
感恩:完成爱心的传递
捐献当天,受捐者的一封感谢信让孙伯凯心中再起涟漪。“亲爱的骨髓供者您好:我衷心地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深深的敬意。”坐在床前,志愿者捧起信件将受捐者的真心话娓娓道来,仿佛隔着时空的老友在促膝长谈。
“当我得知自己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时,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生命的黑暗让我深感无助,我的健康问题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信中写道,“然而您的到来改变了一切,您的付出为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为我打开了追求梦想和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加倍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生命。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在我心中您已如同亲人一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值得我感激和尊敬。”而在信的这一边,孙伯凯的心里因着这封信和这次血脉的连接有了一份牵挂。这一次“不见面”的捐献,“见证”了一个陌生人从绝望到重生的经历,参与了一个陌生人的人生起与落。
能给对方带去一点希望,孙伯凯倍感欣慰;能够带动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他也完成了爱心的传递。孙伯凯告诉记者,自己的不少朋友和同学都纷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们有的比我入库时间还要早,知道我配型成功了还挺羡慕的。将来肯定还有更多人加入进来,我愿意用我的亲身经历去带动更多人。”
转变:这些数字与生命有关
“仅11月份就完成了6例捐献,还有两例已经出计划,目前已经打破了济南市单月造干捐献的纪录。”济南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处相关工作人员说,在不间断的忙碌中,她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今年以来已捐献了28例,早已打破去年22例的年捐献量,而多年前可能几年也捐不了几例。”
这份加速度,让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182例,这是济南累计捐献完成的数字,它背后,是182条生命的重启以及182个甚至更多家庭的重生。
2.3万人,这是济南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人数,它背后,是志愿者的时刻准备和为这项爱心事业的倾情付出。
多年来,一份份“生命礼物”送达,一次次生命契约的完成,体现了公众捐献理念、社会捐献环境和捐献工作机制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面对捐献,很多年轻人果断和坚定,反而很多家长并不支持,但随着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很多人由“过去反对”变为“现在支持”。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捐献者的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同时也让他们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今年10月,17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荣获济南市见义勇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先进个人,自去年底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已经有两批共41名捐献者受到该项奖励。
从绝望到重生,相信在受捐者的内心深处最难忘的会是远方送出“生命礼物”的陌生人。“今后要好好活着,享受生活!”孙伯凯对受捐者的祝福,简单又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