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手拿画笔,绘制一张社火脸谱;拿起剪刀,手下生出彩色花朵;手指绕线,结出美好祝福……在日前结束的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设置在主会场二楼的非遗小课堂成为人气颇高的地方。在非遗学习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转化为孩子身边最具体的快乐和收获。
课堂有热度
“你看我做的这个黄色的树叶多好看!”非遗小课堂现场,一位小学员经过40分钟的学习,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盘纸作品。结束后,她将作品交给陪伴而来的妈妈,并希望能够有机会学习更多的技能,创作更好的作品。
盘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创作者将纸张裁剪成条状或其他形状,通过小棒等工具,经过细致的卷、粘、捏、压、折、搓、盘、剪、拼等手法,组合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非遗小课堂现场,盘纸代表性传承人泰然来到现场,为众多小朋友、大朋友带来盘纸体验课程。“非遗小课堂特别受欢迎。在周末‘高峰期’时,一节课有差不多60位孩子来参与。”泰然表示。此前,她在一些小学、老年大学、社区中开设过盘纸课程。现场,看到这么多的孩子喜爱非遗,她特别开心。
在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筹备期间,在文化和旅游部门指导下,非遗小课堂负责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秦绪荣开始了相关策划筹备工作。他与济南市教育局取得联系,联合相关单位下发通知。随后,他与济南第九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长清校区、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等6所学校建立了联系,邀请孩子们来到博览会现场,参与非遗学习活动。
截止到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式前,来自6所学校的4890名学生报名了非遗小课堂活动。但秦绪荣发现,来到现场学习非遗的孩子远超这个数字,“很多是因为感兴趣自发前来的,还有一些朋友是看到有这个活动,在博览会中期联系我前来参与的。”课程一场接着一场,最后,秦绪荣已经统计不出来非遗小课堂究竟迎来了多少个孩子。看到孩子们学习时快乐的脸庞,他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学习有收获
“我们在主会场二楼开辟了一个空间,安排好了桌椅板凳,也提前准备好了学习体验材料,邀请了侯氏社火脸谱、济南面塑、蒲草编织、剪纸、盘纸、钩编技艺、木版花笺、济南烙画、济南结艺、髹漆技艺、布艺、长清剪纸共12个非遗项目的12位传承人来到现场,在5天时间内开展密集的非遗体验课程。希望以博览会为契机,吸引更多青少儿与济南非遗亲密接触,搭建其传承弘扬的桥梁。”秦绪荣介绍。
根据非遗项目不同,每节非遗小课堂的时长在20—40分钟不等。侯氏社火脸谱、剪纸、盘纸、木版花笺等项目的课程,将项目情况介绍和动手体验融合在一起,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内容。侯氏社火脸谱代表性传承人侯志新还准备了一个扩音器,“博览会期间,非遗小课堂课程安排密集,这样方便让孩子们都能听见我讲的内容,确保课程质量,也节约了体力。”
非遗小课堂时长有限,在课程设置上,非遗传承人多选择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展现技艺特点的内容开展教学,并结合季节环境选择不同图案、作品,让孩子们更有代入感。“进入秋天后,北方一些树木开始落叶,我教孩子们用盘纸技艺制作树叶。”泰然介绍。
花笺是运用传统木版印制技艺制作而成的精美信笺、诗笺,多以山水、花鸟、古器物等图案为主,因采用木版、水印法、凹凸法、拱花法等方法制作,又称木版花笺。木版花笺传承人秦吉亭带来《了不起的非遗》《龙行龘龘》《孔子像》等木版作品和印制材料,让孩子们动手体验。日常,他在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银丰校区长期开展课程,在学校里,木版花笺就格外受欢迎。在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现场,项目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并不意外。
“谢谢爷爷!”“谢谢爷爷!”现场,孩子们将秦吉亭团团围住,缠着让他教授印制花笺的方法。“经过指导教学,孩子们快速就可以印出一幅作品。将作品送给孩子们带回家,他们格外开心。”秦吉亭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表示。
传承有活力
“参与这些项目小课堂的孩子们可以带回家一件自己的作品,他们在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秦绪荣介绍。为了让孩子们“不虚此行”,非遗小课堂内容安排为两部分内容。前来参与体验的孩子们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逛展会,另一组在非遗小课堂学习,随后,两组互换,这样确保非遗小课堂高效利用。孩子们既能在博览会现场大开眼界,又能聚焦于某一项具体的非遗项目展开体验学习。
周末时,许多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与体验。非遗小课堂结束后,看到孩子们如此喜爱非遗项目,许多家长向秦绪荣咨询,如果孩子们想继续学习体验,是否有常态化开展的课程?
“目前,济南有82家非遗研学基地开展相关非遗研学活动,非遗传承人也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展传承实践工作。根据所在位置,家长和孩子们可以选择家门口的基地或学习班进行学习。”秦绪荣介绍。
通过内容丰富、精彩有趣的课程拉近非遗和青少儿的距离,让孩子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不仅谱写出一首非遗传承的“青春之歌”,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春活力的双向奔赴。2021年7月,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教学研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为更好在济南市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积极开展工作,为青少儿与非遗项目之间搭建传承桥梁。“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孩子们年龄不同,非遗传习重点不同。针对1—3年级孩子的课程多以简单体验为主,培养孩子兴趣;针对4—6年级孩子的课程会更注实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针对初中学生的课程,则侧重于技艺本身,以及与其他技艺的融合,鼓励孩子创新创造。”秦绪荣介绍。
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泉润非遗——寒暑假研学月”活动积极开展,取得良好成效。活动组织全市非遗传习场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传习活动,鼓励青少儿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到非遗活动中,感受非遗魅力,释放传承活力。2024年暑假期间,济南市15个区县的85个非遗传习场所参与活动,开展了百余项非遗活动。青少儿参与非遗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