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济南最新规划亮相

2024-08-14 11:14:1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史尚静

  暑期大客流,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博物馆热”。秉承济南历史文脉,为打造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日前,《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批实施,泉水博物馆、儒学博物馆、中华医学博物馆、大辛庄考古遗址博物馆、济南古建筑博物馆……一批颇具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将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游玩,成为彰显济南城市文化品位的新地标。

  最新布局亮相

  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随着《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获济南市政府批复并印发实施,一张未来城市文化建设“美景”展现于眼前。据介绍,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济南市首个获批实施的公服设施类专项规划。规划制定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分类分级体系和配置标准,优化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有效推动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规划面向全市域,构建“五个层级、四个维度”的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体系,实现“规划目标—用地指标—设施坐标”的层层传导落实。从立足行业标准、满足基本需求、匹配城市发展和人口分布、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五个视角出发,构建“省级—市级—区县级—街镇级—社区(村)级”五级设施配置体系;每一级设施规划包含配置标准、布局选址、用地管控、建设实施等四个维度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明确打造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和泉城特色的“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至2035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到0.5平方米以上,全面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采用“网络问卷+纸质问卷”相结合方式,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818份,收集有效信息22216条;先后与12个相关行业部门、15个区(功能区)县、161个街道进行座谈调研,掌握社会公众、行业管理者、设施管理者需求,对症下药,补短板、提品质。

  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形成“两轴三带、四核一副、多点”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结构。“两轴”是指泉城历史文化轴和城市现代文化展示轴。“三带”是指黄河生态文化带、齐长城历史文化带和胶济铁路文化带。“四核一副”是指老城历史文化核心、CBD东部文化核心、西客站西部文化核心、大桥组团北部文化核心等四个文化主核心,以及莱芜文化副中心。“多点”是指商河、济阳、长清、平阴、章丘、钢城等区县文化中心。

  东西呼应,南北共荣

  新增20处省市级文化场馆

  随着《规划》的印发,一批省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也即将登场。规划及现状保留省市级公共文化设施88处,其中规划新增省级公共文化设施5处,主要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槐荫区和历城区;规划新增市级公共文化设施15处,主要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中心城区东部。

  其中,省级新建设施包括省青少年宫新馆、省市规划展览馆,并预留山东自然博物馆的新址,以及山东革命军事馆、省党史方志馆。山东自然博物馆此前落户章丘区绣源河畔,而今在起步区预留新址,显示济南着力打造大桥组团北部文化核心。山东革命军事馆项目位于历城区烈士山北、烈士山东路以西,作为省级综合性军事历史类场馆,是山东省重点打造的传承红色基因、宣扬强军成就、普及国防教育的红色殿堂,建成后将免费向社会开放。此外,省党史方志馆、省市规划展览馆此前出现在茂岭山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根据最新规划图已确定省党史方志馆调整至西客站片区位于省科技馆新馆东侧,省市规划展览馆规划位于起步区。

  市级新建公共文化设施则更多一些,包括起步区大桥组团有济南市档案馆新馆、市党史方志馆、市非遗馆、黄河大剧院、特色馆群、市科技馆北馆、市博物馆新馆、市电视塔;临空组团1处,即稼轩文化展示中心;中心城区东部6处,分别是位于历城区的新东站国际交往中心、新东站会议中心、市青少年宫新馆,中央商务区的济南东部大剧院、济南市图书馆东馆,长岭山以南的济南市科技馆新馆。此外,济南高新区彩虹湖片区规划预留济南市科技馆东馆。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在该规划中,新东站会议中心、新东站国际交往中心项目为首次亮相,将与西客站片区的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京沪会客厅形成东西呼应格局。由此可见,从山东自然博物馆的迁址扩建,到山东革命军事馆的建设,再到新东站片区新增的重要设施,济南正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

  泉水博物馆等即将来袭

  首次构建特色文化设施体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规划》首次构建“特色博物馆+城市书房+新型文化设施+活化利用文保单位”的特色文化设施体系。特色博物馆规划指引结合济南独特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大辛庄考古遗址博物馆、张养浩纪念馆、泉水博物馆等9个特色馆,改造提升龙山文化博物馆、辛弃疾纪念馆等3个特色馆。其中大型设施集中布局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组团中央风貌绿轴两侧;小型设施分散布局在老城区的“一湖一环”地区以及莱芜区,结合地区特色文化资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小而美”的特色民间博物馆。

  新型文化设施规划指引鼓励发展科技前卫型文化设施、创意型文化设施、“三创”型文化设施,打造新型文化设施集聚区,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城市公共中心、重点地段和都市商圈,鼓励引入社会力量,结合商业购物中心等建设“文化+”新型文化综合体,发展“文化+虚拟沉浸式体验”“文化+新消费”“文化+潮玩+电子竞技”等新型文化业态,吸引青年人。推进全龄友好型文化设施建设,儿童友好型文化设施宜与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结合配置;依托新型文化设施集聚区,发展青年友好型设施;结合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打造老年友好型文化设施;推进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适老化改造、适儿化改造。

  城市书房(阅读空间)规划指引按照均等便民、开放包容、植入人文的原则,规划建设“便捷性、复合性、品质化、特色化”的城市书房。城市书房可做阅读室、自习室、学习室等使用,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0平方米/处,宜为200—500平方米/处,阅览座席不应少于10座/处。城市书房不独立占地,可结合大型社区、繁华商街、机场车站、公园、街镇驻地等人口集聚区域的沿街用房设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