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旧书店新活法 为万千书友而坚守

2024-07-13 11:07:1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更多精彩扫码关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潘愈 见习记者 付英杰

 

谈起济南昔日的旧书市场,不少老济南人都会提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随着时代发展,济南市内旧书店规模早已不及当年。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旧书店的生存现状如何?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探访多家济南现存的旧书店,一睹坐落在城市街头巷尾的坚守。据了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有规模的实体旧书店铺开始转型经营网店,不过对于个体旧书店而言有利也有弊。不少旧书店都有着自己的“老顾客”群体,而随着年轻顾客的增多,旧书店也在发展中不断探索经营新方向。

旧书市场的“昔日辉煌”

谈起济南昔日的旧书市场,无论是中山公园旧书市场、英雄山文化市场、文化东路夜市、药王楼古玩城还是大明湖站旁,都是老济南人耳熟能详、吸引着无数爱书者前来淘书的“宝地”。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50年代,济南经三路就出现了隶属于新华书店的古旧书店。而在上世纪80年代,英雄山书市也开始发展兴盛,渐渐出现许多旧书流通交易集散地,成为当年书友心中的“圣地”。时间来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文化东路旧书市场最为繁盛,摆摊者众多,市民除了淘书,还可以淘到不少影像制品。

旧书市场的存在,契合了那个年代人们渴求知识的需求,同时是一道既有怀旧情感又有文化气息的风景线。如今,除了规模较大的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外,济南市内已鲜有成规模化的旧书市,记者了解到,有不少曾经营旧书销售的店铺,主营业务已改为新书或教材教辅书籍,并向线上店铺方向发展。

“包罗万象”也很辛苦

“师傅,昨天晚上因为手机没电临时赊了您八块钱,今天过来还给您。”在位于经三路附近的一家旧书店,一位顾客正微笑着向店长韩先生道别。作为已经历了30个年头的老店长,韩先生是济南旧书市场变迁真正的“亲历者”,“我从1994年开始,在家门口经营旧书摊,不久后还去了英雄山文化市场摆摊。2004年我将书摊迁到了中山公园,在2014年公园改造时才搬到如今这家店铺。”

记者看到,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店内,围墙已全被直达天花板的书架围住,架上是满满当当的各类书籍。而店内其它空间也被店长充分利用,摞起了齐腰高的座座“书墙”,仅余了两条可供一人通行的走廊。

“店内书籍的具体数量已经数不过来了,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仅种类上涵盖文学历史到科学技术,在年代上也从近几年的新书到清代、民国时期的古籍。”韩先生还向记者介绍了几本收集到的“镇店之宝”,“比如这套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刷的药理学书,是日文原版,纸质非常好。再比如这套故宫藏品图鉴,如今市面上也非常稀有。”

记者了解到,旧书店有许多不同的收书途径,如个人藏书转卖、书店退换旧货、出版社库存等,“如今随着网购的兴起,也出现了许多消费者购书后退货,结果商家不收的现象。快递公司一般将这些书当作报废品来处理,这同样是我们收书的渠道之一。”有旧书店长表示,许多年长的大学教授也会联系旧书店,赠送一些自己的藏书,“觉得卖给收废品的人太可惜,年纪大了,还是想找一个能把知识传播给更多人的渠道。”

让实体店成为“实在店”

记者通过走访后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有规模的实体旧书店铺开始转型,经营淘宝、闲鱼、孔夫子等平台的网店,同时开辟仓库扩大旧书存放量。不过,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方向,位于中山公园旧书市场的冯先生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虽然周围的摊主大多都开起了网店,但我却没有。一方面因为年纪大了精力实在有限,另一方面仅仅是因为退休后无事可做,在这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对赚钱的欲望不是很高。”冯先生表示,自打退休后,自己从2015年一直在此经营,有的仅仅是目前摊位和家里将近1万多本书。“我是中文系毕业的,平时的乐趣就是看书,后来书多得家里实在放不下了,就决定到这里摆摊。”

韩先生也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尝试开过网店,但没过多久就放弃了,“作为个体户以及老年人,网店开起来要比想象中难得多。不仅要有一套从打包到发货的流程,还要有一个客服窗口。有时候眼神不好连字都看不清,更别提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了。”

“前几年如果去旧书店,还能淘到不少名家私藏的好书,但是现在淘好书的机会少了很多。”有藏书爱好者告诉记者,目前,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旧书店而言,能“捡漏”买到好书的机会都更少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商家都喜欢将旧书放到网上拍卖,一些出版数量稀少且不再出版的旧书价格开始水涨船高,成了‘抢手货’。”

“曾经,我的一位朋友花300元从我这里买了一套书,线上卖出了1000多元的价格,又将出售的钱给了我,我很是感动。”韩先生表示,自己并非不知道线上售卖旧书可以得到更多利润,“但是我想,让顾客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书,顾客高兴的同时,我也会替他们感到高兴。我认为这就是我一直做实体店的初心和出发点。”

“如今网店、电子书等对我们实体店冲击很大,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认为总有实体旧书店存在的空间。”冯先生说,“就像现在手机发展得这么快,收音机也还没有消失一样。”

为万千书友而坚守

记者了解到,不少旧书店都有着自己的“老顾客”群体,不仅时常光顾,还会与店长进行“合作”,“有许多上了年纪的顾客家就在公园附近,除非下雨下雪,其他时间每天都要赶来逛一逛,不来就觉得少点什么。”冯先生说,有顾客来的次数多了,冯先生也会根据顾客喜好为其保留几本相应的书籍,“有时顾客也会委托我帮忙收几本他们想要的书,这样我在未来收书时会多留意相应的书籍,通过掌握的渠道帮助其购买到。”

“曾经的顾客群基本位于四十岁以上,不过近几年随着经三路附近成为‘网红街道’,来到店里的年轻人变多了,我认为这是好事,就算单纯逛逛也不错。”韩先生告诉记者,有不少年轻人也因为“情怀”和童年回忆购买旧书,“有天店里来了对小两口,其中女孩看中了店内的一本百科全书,说小时候就想买,但当时家里买不起,后来两人便购买了那本书。”

因此,韩先生也针对顾客群体逐渐多元化的现象,对图书收集种类进行了调整,“也会琢磨顾客群体基本喜欢哪一类书,然后有针对性地收一小部分。”记者注意到,在韩先生的书店中,同样收集了一部分连环画、轻小说、儿童文学等年轻人爱看的书籍。

“其实对我而言,能赚钱的工作有的是,但我还是选择了几十年如一日地经营旧书店。特别是随着周围旧书店越来越少,要不是真心喜欢,我很难坚持下来。如果顾客能在这里买到喜欢的书,我会感到很欣慰。”韩先生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看到依然有许多书友在默默支持店铺,自己才始终没有动摇过继续经营的想法,“如果有小孩子来到店里买书,我还会给他们更优惠的价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读者。”

“我希望不光是老年人,所有年龄段的顾客都可以来逛逛,也算我们对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作了些微不足道的贡献。”冯先生表示,自己总是尽量把各类书籍收得全一些,以满足每一位顾客的喜好和需求,“希望可以让这个文化窗口和独特‘风景’不断存续下去。”

“我认为旧书市场永远不会消亡,因为只要有爱好者在,便不会消失。”有藏书爱好者表示,“对我们收藏者而言,旧书代表着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书中窥探到那个时代的审美观,比如封面、插图、装帧。看到这些可能比自己年龄还大的书籍,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一般。”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