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滴……”3月12日中午12时30分,血细胞分离机结束运行,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造干捐献病房内,济南青年陈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一刻,他为远隔千里之外的一位生命垂危血液病患儿开启了“重生”之路。在热血泉城,这样的“善举”时常会上演,据统计,从行业来看,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在捐献者中占到了大多数,他们本着医者仁心,聚爱成海,换了一种方式完成生命接力。
医者仁心
在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中,陈曦成为了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捐献,而是对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儿的生命承诺。
根据采集计划,3月7日陈曦住进了采集医院开始注射动员剂,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3月12日早上8点半,陈曦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行,血液从一只手臂缓缓流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其他血液成分从另外一只手臂回输到体内。除了最初打动员剂时的轻微不适,整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和难受。
“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救死扶伤有着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得知需要救助的是一名儿童患者时,更燃起了内心强烈的欲望和使命感。”陈曦表示,能够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的生命,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自豪。陈曦出生于1990年,是当地一名基层医务工作人员,曾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多年,现在在商河县怀仁镇卫生院任职,同时还是商河县人大代表。
外周血采集更健康
说起这次捐献经历,陈曦侃侃而谈。“我是2016年在一次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加入的中华骨髓库,说实话当时对此没有太在意,也没跟家里说。”陈曦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那时恰好身边有同事配型成功实现捐献,即便对造干捐献不甚了解,但陈曦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就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直到近8年后,接到配型成功需要进行高分辨体检的通知,他才将此事告诉了妻子王慧汝。
“他只说配型成功了,需要去捐献。”王慧汝说,家人第一反应是担心捐献会对身体有伤害,“于是我咨询了相关医生,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目前捐献是从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比采集骨髓安全性更高、风险较小,捐献后一周左右身体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就不再担心了。”作为一名妻子,她更加关心的是丈夫的身体,但身为一名护士,她同样有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感。“都是医务工作者,救治孩子的生命非常有意义,我觉得我的丈夫很伟大。”
在得知自己与省外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作出捐献决定,积极配合筛查、体检等工作,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为他人点燃生命之光。为了更好地进行捐献,陈曦提前做了准备,比如不喝酒、多运动等。如今完成捐献,陈曦坦言过程十分顺利,“我想强调的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真的不可怕,除了最开始打动员剂有些感觉,第一天来大夫给开的止疼药都没用上。”
爸爸是“英雄”
从体检、打动员剂到捐献,妻子都陪伴身旁,在妻子眼中,陈曦是好医生,也是好丈夫好父亲。“她是个善良的人,热心公益,只要有义诊活动他都积极报名参加,平时有力所能及的事也尽力去做,所以作出捐献的决定我一点也不惊讶。”
陈曦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得知爸爸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这件事,7岁的女儿倍感自豪。“今年学雷锋日,孩子班里组织演讲比赛,主题是身边的好人好事,女儿就讲了她的爸爸。”王慧汝说,孩子还不太能理解捐献是个什么事,只知道爸爸是去救一个小孩的生命,“孩子说,爸爸是‘英雄’。”
“亲爱的小朋友,你现在好吗?”正式捐献的前一天,陈曦拿出纸笔开始给受捐者写信,“非常荣幸我们能以这种特殊的缘分相遇,虽然我和你素不相识,但是你的健康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我是一名医生,每当看到生病的朋友从疾病中恢复,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陈曦说,“希望你能够坚强面对疾病,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陈曦告诉记者,此前他也收到了患者家属写的感谢信,信里受捐者的父亲介绍了孩子的情况并表达了对陈曦的感谢,“孩子父亲还特别说,等孩子康复他和孩子妈妈也会去进行入库登记,在有需要时也会去帮助别人,将这份爱传递下去,我觉得很欣慰,我做的这一切都值得。”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完成捐献后,陈曦又将投入到日常“救死扶伤”的工作中去,同时,他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济南市第15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如果孩子需要二次捐献,我会义无反顾。同时,我会继续宣传造干捐献,让更多爱心汇聚,让更多生命得以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