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品质,在岁月的淬炼中夯实学子成材的基石。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泉心育人”廉洁文化品牌,提升教育定力;关爱激励教师发展,提升教师团队发展活力;思政课改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课程创生力;家校社协同、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积分管理,提升协同育人合力,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需要,是所有教育人的努力方向。
建高台、搭平台、架擂台
让教师更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2023年6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出台关爱激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若干措施,从建立教师奖励激励制度、建立教师荣誉制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加强教师关心关爱5个方面制定了12项改革举措,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优化教师成长路径,切实激发广大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今年9月,在济南市召开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命名了首批285名泉城教育人才。
为教师搭建经验交流、专业成长的平台、助力他们驶向发展“快车道”。3月30日,济南市教研院召开济南市基础教育全学段“新课堂”项目启动会。项目启动以来,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23个学科共遴选近600名优秀青年教师,聚焦“新课堂”项目学科团队培育和“新课堂”全学段一体化教研实施,开展项目专题培训、研修访学等活动130余次。
8月22日,济南市教师发展系列丛书《问道》正式发布,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讲身边理,该书既是新时代济南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培训的教材范式,更向社会生动展现了泉城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的教育工作者形象。
为了让教师拥有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今年10月,济南市市中区教师成长基地在兴隆山公园落成,基地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有“经纬拾光-市中教育档案馆”,通过照片、实物展柜等形式,展现市中教育发展改革的历程,除了组建6个教育工坊,还形成了“培训会议、主题展览、学习诊断、学术研究”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基地。
为老师们建高台、搭平台、架擂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于细微处而言,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吸引、感染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拥有健全人格,塑造良好品格,遇见更好的自己。
厚植“志气、骨气、底气”
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要想生长得好,那么根一定要扎得深扎得稳。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练就过硬本领,厚植“志气、骨气、底气”,才能使青少年真正肩负起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着眼全面发展,为学生夯实持续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根基。
3月,济南市历城区牵头驻地高校成立了全省首个县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合工作组、全省首个女校长全环境育人项目组。11月,历城区“思政一体化·共筑育人同心圆”被评为济南市全环境立德树人优秀品牌案例。从“小课堂”到“大社会”的每一步,都让师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与时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历城区实施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立体式”思政师资培训,通过“勤志大讲堂”平台开展专题教育3000人次,全域组织开展班班讲党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国复兴有我等系列活动,把历史和事实转化成为思政课宝贵教学资源;历城区还推出全市首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云地图”,纳入山东省农科院、区博物馆等33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标清基地点位、注明联系方式,全区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浏览和线下预约两种方式参与实践,建立起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联合山东大学等12家驻区高校,成立全省首个县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合工作组,开展教研科研、思政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合作,共同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下一步,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将积极推进历城区“一主线一工作组一行走”的区域大德育大思政教育模式,努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历城样板”,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打好人生底色。
今年5月,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的操场上架设了一面大型乐高墙,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乐高自由摆”活动,活动现场,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看到了孩子们专注认真的眼神,看到了团队合作的愉快过程,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喜悦和满足,该校校长梁丽表示,之所以在心理健康月组织这样的活动,除了希望帮助孩子们获得情绪出口、释放自我外,还希望孩子们在摆拼过程中找到自我秩序、学会合作。
从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月活动到365天无休、24小时有人值守的学生心理关爱热线,那些不为人知、无处倾诉的小情绪、小脆弱有了“树洞”,那些看似阳光开朗的学生,也真正从内心享受到了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一次对话、一堂班会,是“需要时有你在”,是“救火抢险”,更是“防患于未然”。
校外培训机构实行积分管理
家校社共创育人“生态圈”
今年1月,济南市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在各区县网站和济南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分别进行了公布,此前,由济南市教育局制定的《济南市校外培训机构积分管理办法》在全市正式施行。“双减”意见出台以来,济南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流程监管等多项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积分管理办法和“黑白名单”,进一步规范了校外培训市场,深化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宋豫曾表示,“欢迎广大市民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行监督,大家可以通过市民服务热线、公开举报电话和济南市‘随手拍’举报平台等方式,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这无疑给家长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学校,学生们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和精神世界;在校外,学生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兴趣爱好。孩子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场景中,只有三方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相贯通,把教育的视野从书本间接经验讲授转向实践体验探究。4月,槐荫区“家住槐荫‘育’见成长”主题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由区教体局、区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动,遴选适合学生发展的十大成长场域,推动“家门口”资源“教育化”,打造全环境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7月4日,济南市发布中小学首张研学基地地图。地图有效整合了济南市域部分研学实践阵地,为济南市中小学生搭建起成长实践平台。11月30日,济南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现场会暨市中区“合育人”品牌推介会举行,会上,发布了“济南市市中区全环境立德树人社区资源地图”,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身边“好资源”。家校社联动、共建成长网格,“教育同心圆”正在越画越圆,越画越大。
家长、教师、相关社会人员都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凝聚家、校、社合力,将三方发展为助力孩子的“铁三角”,才能共同撑起孩子的成长空间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