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高玲
11日凌晨,一场大雪如约而至,济南换上新“冬装”,各个部门开始紧急清雪,朋友圈也默契开启了“雪景大赛”。但在这场大雪来临之前,作为外卖骑手,他们早早关注到了天气预报,相比于观赏雪景,他们更重视如何安全准时地将外卖送至顾客手中。昨日中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跟随外卖员,在雨雪天气,体验一次“外卖小哥”的工作。
顾客备注“不急”
两杯热奶茶 一杯给他
12月11日,济南大雪,清早,城市被白色覆盖了,临近11点,雪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着,山东小伙子晓亮(化名)开始了今天的工作,他是美团的一名外卖骑手,入职不过月余,这是他第一次以骑手身份与雪天相遇。
天气很冷,晓亮穿得比较厚重,膝盖捆上了厚厚的护膝。原本,他的派送区域是在三公里左右范围内,但遇到雨雪天,范围会相应扩大。天气不佳,交通自然不便,很多人不便出门,更加青睐选择便捷的外卖服务。
中午,晓亮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街道上,按照手机指示,进入指定餐馆,在门口的桌上取餐后,又开始奔向目的地。中午,雪已经逐渐停了,但路上的雪融化后,被踩踏,又成了冰状。为了安全起见,晓亮骑得很慢,在一条小路上,记者在晓亮身后看见,他坐在车上,两脚在地面上慢慢滑动,迎面而来的外卖骑手,以同样的姿势过来,对方也嘱咐了一声,“前面很滑”。但即便如此,在一个转弯处,轮胎一滑,晓亮差点摔到。
晓亮今年20岁,原本是一名厨师,突发奇想,申请做了一名外卖员,他说,以前,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直到从事这份工作,真正意识到了“外卖员真的很辛苦,下雪天送外卖也是真的很不容易”。
因为路滑,大家骑车很慢,所以雨雪天气,超时算是常态,晓亮说,恶劣天气,平台有超时保护,不会扣钱,所以在安全范围内,他会尽量尽快将外卖送到顾客手中。
另一位外卖员的手机页面上,顾客也备注着,“不着急”,他说,以前下雪,他接到过顾客的电话,“让我提前点送达,不仅如此,两杯热奶茶,顾客给了我一杯。”
超时了也给同行“留门”
晓亮坦言,他不是一个很“拼”的人,接单尚在精力允许范围内,生怕箱子里外卖汤洒了,或是压坏了盒子,同伴里,“有更努力工作的人”。
记者骑车跟随晓亮送单,小路上积雪融化处,步行可以轻松踏过,但一旦电动车的轮胎在上面行驶,却变得很滑,不经意间就可能滑向一侧。
晓亮告诉记者,他觉得最难走的天气不是下雪,而是雪化成冰时。另一位外卖平台骑手说,每当看到大风大雨的天气预报时,“总是会有点紧张,没有心情看雪”。
平日里,晓亮每天中午大约能接二十多单,但雨雪天配送得慢,接单就会少一点,送单地址多在公寓楼内的办公室。在某公寓内的22层,办公室里,是员工们忙碌的身影,门外,是在等电梯的四位不同平台的外卖员,其中一位外卖员的手机不停响着“蜂鸟众包来新单了。”
中午12点多,一所公寓楼内,电梯的门开久了,关上时发出“滴、滴、滴”的声音,即便晓亮已经超时了,但还是在看见一位向电梯方向跑来的外卖员后,按下了电梯的开门键。
与人方便,大约是晓亮的工作准则,他一边较为艰难缓慢骑车,一边嘱咐身后的记者,“注意安全”,他说,作为外卖员,有时候也会被无理取闹的顾客气到,“比如明明他地址写错了,相隔了好几公里,却让我立刻送过去。”但他表示,大多遇上的,是善解人意的顾客。
外卖员点外卖也“两难”
一到雨雪天,上班族李响就会陷入“两难”,午休时间短,平日他会提前点好外卖,但雨雪天气,“我觉得这个天气点外卖,有点于心不忍,可朋友说,如果大家都不点外卖,他们怎么赚钱呢?”每次想到这些,李响会打开社交平台,时常会遇到和自己一样困惑的人。
记者采访发现,这是一个无法统一的答案,有骑手想要趁此接单赚钱,有人看见恶劣天气难免“望而却步”。
忙了一中午,晓亮下班了,拿着手机,他也陷入了“两难”,明明饿了,却担忧其他骑手伙伴不慎摔倒,他说,“是点还是不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