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巡山36年,他是行走在林中最挺拔的“那棵树”

2023-12-06 16:30: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36年间,苏宏才的脚步走遍这座大山的每一个角落

“沿着这个弯拐上去,车就只能停在这儿了,剩下的山路就得走着了。”11月24日早上7点,位于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的大寨山气温还在零下,清晨的大山里,格外清冷、寂静,洪范派出所民警苏宏才穿过一条又一条山路,步履匆匆,开始了新一天的巡山。

“每天围山转一圈,心里才踏实”

大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境内,由大寨山系和云翠山山系两部分组成。东至大寨村,西至刘庄,南部、东南部与东平县接壤,总面积1200公顷。大寨山主峰海拔494.80米,为平阴县最高点,地理位置独特,地势险峻复杂。

初冬的大寨山气温比市区低了几度,年近六旬的民警苏宏才,轻装上阵,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从山脚下到山顶,2100米的上山路,25分钟登顶。”回味着当年的“风采”,苏宏才满是感慨,“现在年纪大了,走得慢了,上去得一个小时。”

与其他警种不同,从参加工作至今,苏宏才的工作场所就是这片山林,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巡山、排查隐患、处置警情。

“每天最重要的就是防范森林火情和打击涉林木违法犯罪。”苏宏才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进入冬季以后,最重点的工作就是防火。“这片山林的面积很大,车能走的路只能修到半山腰,再往山上走只有山路,要从根本上预防火情,就得每天一遍又一遍地巡山,及时排查所有的隐患。”苏宏才说。在苏宏才眼中,他的日常就是与山为伴,如果哪天不围着山走一遍,那一定不完整。

“晚上不开手电筒也能下山”

“这些年,穿坏的鞋已经数不清了,晚上不开灯不用手电筒也能下山。”36年间,苏宏才的脚步走遍这座大山的每一个角落,他守护的这片山林,有的树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也有几十厘米的小树苗,每每看到这些树苗,苏宏才总是感慨万分。“我刚到这里的时候,山上的很多树都还不到一米高,三十多年过去了,很多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这些树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苏宏才说。

“我从小就在山上长大,对这片山林是很有感情的。”苏宏才回忆,自己小时候就跟随父亲上山种树,“当时山路不好走,只能人工将树苗背上山,为了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很多时候都是选择在下雨天种树,父辈们风里来、雨里去,种下这片树林很不容易。”苏宏才说。

36年间,一趟又一趟的上山路串联起了苏宏才的生活,“以前山没有灯,就借着月光上山、下山,对山里每一条路都太熟悉了,对这些树有着深深的感情,这些树木都是几辈人用汗水浇灌起来的,一定要守护好。”苏宏才说。

“守护山林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背着粮食上山,在山上一住就是一个星期,那时候点煤油灯,听收音机,现在的护林条件确实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下山路上,苏宏才和记者回忆着当年的经历。下午4点,苏宏才回到林场办公区,在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山区巡逻无人机起飞。“现在科技发达了,我围着山巡逻完以后,我们还会派出无人机继续巡逻,确保林区内万无一失。”苏宏才说。

近年来,济南市公安局创新实施“黄河安澜·生态警务”,建立工作专班和三级“生态警长”制度,构筑“一廊两带三区多点”生态警务布局,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坚决守牢美丽泉城安全底线,苏宏才所在的护林团队也逐渐壮大,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现在条件好了,在林场的办公室里,就能看到整个山区的情况。”苏宏才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对林场保护力度的加大,林区已经在卡口架设了19个摄像头,在重要位置架设了30多个摄像头,所有的监控能覆盖林区百分之九十五的面积。“人工和科技结合起来,给这片山林上了双重保障,我们放心又欣慰。”苏宏才说。

“这几个区域是重点,飞近点,一定仔细看看。”巡逻无人机升空,苏宏才一边看着屏幕,一边对一旁的工作人员嘱咐着。“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加入进来了,尽管科技发达,但护林的心一刻也不能放松。”苏宏才告诉记者。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