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小清河水生生物增至218种,生态宜居成为济南城市新名片

2023-10-27 17:35:3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

10月27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新闻发布会。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会上获悉,生态宜居成为济南城市新名片,小清河水生生物由2016年的73种增加到2022年的218种,中华鳑鲏种群时隔60多年再次大量涌现。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肖红介绍,近年来,济南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绿色、低碳、韧性、宜居的美丽济南建设路径更加清晰,步伐愈加坚定。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蓝绿共生映衬一城山色。突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统筹源头、过程、末端,全方位提升泉城气质。连续4年印发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年度方案,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制定18项重点措施,9个专项工作组分工负责,高位推动、强力攻坚。1975个点位完成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97万户完成“分户式”清洁取暖改造,1400多个施工工地纳入动态监控。在全省率先开展老旧汽油车报废更新资金补贴工作,今年以来兑付资金逾7800万元。济南市空气质量在2022年刷新最好监测记录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PM2.5浓度继续保持全省通道城市最优、比“十四五”基准年改善27.1%。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水清河畅守护黄河安澜。坚持“四水四定”和“五水共治”,坚持黄河两岸、流域内湿地、河湖水系一体化综合治理,坚持水里的问题岸上治,全面建立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一张图、一张表,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溯源-整治”闭环工作机制,连续3年实现国、省、市控河流断面100%达标。小清河水质实现“四连升”,2022年出境断面水质破纪录达到二类标准。咬定“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目标不放松,到今年年底,历下区等7个区县将实现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黑臭水体保持“长制久清”,4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

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宜居成为城市新名片。加快推进济南市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和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全市生物监测网络初具规模。开展千佛山-龙洞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已记录到物种1800种以上,昆虫类、大型真菌类等均有疑似新种发现。强化鸟类栖息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黄河沿岸鸟类由130种增加至140余种。初步构建起和谐健康的水生态体系,小清河水生生物由2016年的73种增加到2022年的218种,中华鳑鲏种群时隔60多年再次大量涌现。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人人参与共创高品质生活。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碳监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聚焦产业、能源、运输、农业四大领域,实施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降碳减污协同推进成效明显,在全省考核中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等次。发布“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12个领域的“无废细胞”创建指南,措施明确,推进有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加快形成的同时,激发起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生动力。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