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如果说,在一场手术中,外科医生是病魔之敌,那么麻醉医生就是保驾护航的安全使者,他们搭建了一个安全平台以供手术平稳进行,手术过后,患者逐渐清醒,麻醉医生方才完成使命。
只是,因为与患者直接对话的机会少之又少,彼此接触的最长时间是在患者的“沉睡时刻”,因此,麻醉医生更像是幕后英雄,戏完美落幕了,他们似乎却不在“主演”之列,但其实,麻醉医生就像“手术室里的守护神”。十一长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依然保持往日的工作节奏,麻醉科主任迟永良说,“把患者安全推回病房,这就是麻醉医生的追求。”
全程陪伴患者
直至安全离开手术室
手术室内,麻醉药剂打入患者的身体,药物逐渐开始发挥功效,患者沉沉睡去,此时,麻醉医生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不仅要让患者踏实“沉睡”,更要负责患者的平安苏醒。
很久以来,很多人对麻醉医生的工作有误解,似乎他“只要打一针就好了”,但事实恰好相反,迟永良解释,“打一针,就不准走了”。无论一场手术有多久,麻醉医生都不会离开,直至患者安全离开手术室。
近年来,麻醉医生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业内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开刀去病,麻醉保命”,但迟永良却并不完全认同这句话,他觉得,如果手术中,患者出现大问题,情况危急,仅靠麻醉医生是很难抢救成功的,“所以,无论是我们还是外科医生,都在共同努力帮助患者康复。”
但不可否认的是,麻醉在手术中几乎占据着“必不可缺”的地位,麻醉医生的任务是免除患者的疼痛,保证患者安全,所以,手术全程,他们紧绷着精神,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测血压、呼吸、脉搏、输血输液,术后,也要实时检测体征变化,确保患者舒适度过疼痛期。
随着现在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发展,如今麻醉医生的战场已不仅仅停留在手术室,相反,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无痛拔牙、麻醉重症监护等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麻醉医生像“飞机驾驶员”
保证安全飞行
麻醉开始,首先要给患者打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迟永良说,“因为有的患者会出现突发情况,比如原本没有的心律失常,或者因为紧张导致的高血压,都需要降到允许范围内,才可以开始麻醉。”
业内,有这样的一句话,“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迟永良觉得,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因为麻醉方式是一样的,所以风险也是一样的。”迟永良说,每个人体质不同,发育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要对患者进行提前评估,做好麻醉预案,并预防和治疗手术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一切异常情况。
麻醉过后,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因此,术前存在着最为惊险的“黄金时间”,在这区区两三分钟内,麻醉医生要完成插管,帮助患者呼吸。
有人将这比喻成一架正在执行任务的飞机,迟永良表示,每一段麻醉都有风险,相对平稳的是术中,压力更多的给到了外科医生,而插管是起飞阶段,拔管是降落时刻,这是麻醉医生最为紧张的时刻,需要保持高度冷静,保证患者安全。
插管时,麻醉医生可能会遇到一种特殊情况,即困难气道,这是指一种临床情形,麻醉医生在气道插管时遇到困难,“其实我们术前已经进行评估,但有的患者属于隐匿困难气道。”迟永良解释,他们最怕的不是“插管困难”,而是“通气困难”,因为这对于患者来说,生死攸关,“但只要能通气,就没大事。”
手术台上,每分每秒,从不能懈怠,迟永良记得,曾经就有患者,在手术即将完成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心跳停了,好在经过努力,患者恢复了心跳。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麻醉医生与患者共心跳同呼吸。
24小时不关机
随时准备“上战场”
麻醉科,也承担着“人文关怀”的工作。
有时,迟永良也常被问一些令自己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打麻醉会不会让自己变傻?会不会影响智力?甚至患者会过度紧张,“打了麻药,我会不会下不来手术台?”迟永良会打断这句话,他不愿患者有消极的情绪,他安慰道,“放心,没事的。”
如今,即便药物已经很先进,但是药就存在过敏的可能性。迟永良说,临床上,他遇到的情况常常比较“两极分化”,有的患者过度忧虑,有的患者对风险则“不以为然”,“因为人其实还是很复杂的,在整个经历手术过程,人体要发生很多的变化,但有些患者和家属却认为,一个小手术,他就躺着,能有啥事?”所以,迟永良总是要认真细心地和家属沟通。
可身为“幕后英雄”,麻醉医生却很少收到患者特意的致谢。
因为与麻醉医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太少,患者更多的时候将感谢反馈给了外科医生,他们有时会说,“谢谢医生,手术我一点也不疼。”即便麻醉医生可能没有亲耳听到这句话,但这句感谢里,他们知道,有自己的身影了。
寒来暑往,早出晚归,从无假期或者非假期,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舒适的优质的服务,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加保持着“无节假日理念”。在“十一黄金周”,国庆中秋连休八天,麻醉科内43名麻醉医生与13名麻醉护士从不敢懈怠,即便“非值班”期间,手机也24小时不关机,随时准备被号召“上战场”。
身为麻醉医生,迟永良说,这就是使命。
告别“谈麻色变”
麻醉医生正在走向台前
如今,麻醉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
麻醉医生经常被误称为“麻醉师”,这是一个并不准确的称呼,也是一个不被麻醉医生喜爱的称呼。事实上,麻醉医生是真正的临床医生,而不是技师,为了做好相关工作,麻醉医生需要学习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甚至可以说是医学上的“百科全书”。
但麻醉科的努力总是“悄无声息”。
他们更像是医学领域上踩灭火苗的人,工作至关重要,却不为人熟知,其实漫漫数年,为给患者一个“无痛世界”,他们做了大量的积累与沉淀。
迟永良坦言,做麻醉,就是做幕后的工作,“但我们还是很开心的,一名危重患者,做完手术后,他可以平安离开手术室,我们心里很满足。”迟永良说,他们不需要患者的牢记或感谢,“因为把患者安全送返病房,这就是麻醉医生的追求。”
现如今,麻醉医生在临床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是高难度的手术,外科医生就会越需要与麻醉医生的完美配合。根据相关报道,麻醉医生在我国属于紧缺医学人才,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全国执业医师中,麻醉科医师占比仅为2.2%,约7.2万人;而外科医师占比为10.7%,超38.4万人。迟永良记得,自己就曾在假期时,有过早上8点上班,第二天早晨八点才做完手术的情况。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我国已大力支撑麻醉学科的建设。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麻醉学科是反映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学科,需要加强与完善麻醉医疗服务能力。
迟永良说,期待“麻醉”走往台前的这条路,会越来越顺利,此后,人们能彻底告别“谈麻色变”的时代,更多人能正确认识到这门“幕后专业”,让舒适化诊疗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