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近日,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来了多位居民,他们把满含感激之情的锦旗送到街道办。据了解,济南小纬六路95号院和经七路571号有十五户居民,二十多年来一直未拿到自己的房产证。证难拿,难就难在末端环节需要解决前期遗留问题,而这些问题复杂多样。但就在最近,让他们烦恼了二十多年的“大红本”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青年公园街道地处老城区,几代人长期居住的老房子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较多。辖区内的小纬六路95号院和经七路571号是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回迁居民院,这里有十五户居民入住多年,一直未能成功办理房屋产权证。
房屋产权证迟迟办不下来,这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十五户居民东奔西走,多次反映问题,证还是迟迟办不下来。面对居民诉求,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协调信访、房管等各部门组成了工作专班,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详细梳理办证难点。
由于历史遗留、房屋产权等原因,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亟需法律依据。街道办通过法院设立的诉讼服务工作站,将这起纠纷预警至槐荫法院,希望得到专业法律支持。槐荫法院行政(综合)审判庭庭长张代蕙以法行槐荫志愿者的身份深入街道,参与联合调解。考虑到该起纠纷敏感复杂,槐荫法院还邀请“代表来了”法院工作站的驻院人大代表董素珍一同前往,在法官指导下化解纠纷,参与见证。
现场居民代表咨询了很多关于房产证办理等方面的问题,工作人员一一解答。
青年公园街道抱着化解问题不怕难的心态,用一步步行动将难题一点点消灭。通过积极协调,申请查阅历史资料,逐步克服历时长、资料少、取证难等难题,坚持特事特办,明确问题堵点,多次与槐荫区住建局、槐荫区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召开专题协调会,一步步协调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最终,在街道和各部门的努力下,十五户居民拿到了这张“迟到”了20多年的房产证,这桩难题得以圆满解决。这桩难题正是青年公园街道在槐荫区法院指导下,“一张网”式整合辖区资源,推动访源、诉源、警源三源共治,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的典型例证。据介绍,该街道将继续狠抓“三源”治理工作,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少发生、不发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槐荫法治槐荫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