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瑞琪
【引言】
谁也想不到,2023年,在大明湖边耸立了700年的超然楼,就这样“突如其来”地“出圈”了。
素有“江北第一楼”之称的超然楼,是“明湖新八景”之一“超然致远”景观的核心建筑,根植于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今年开年,伴着夜色,超然楼一夜“出圈”,超然“超燃”,天下无人不知。
五湖四海的人们络绎不绝,都想亲眼目睹超然楼亮灯的灿烂瞬间,相关视频话题在网络平台更是爆红出圈,其中仅抖音平台就有逾1亿次的播放量。
超然楼化身“网红”,看似突如其来,实则情理之中。
2016年起,为落实“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部署,彰显泉城“美丽山水城市”特色,济南市启动城市重点区域景观亮化规划与设计编制调研工作,超然楼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如今的超然楼,富有层次感的灯光变化点缀着雄伟的楼身,从暖黄光到中性白光,建筑层次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分明,既传统又现代,“超然致远”的形象愈加突出。时代需要爆款,“超燃”的超然楼有文化,有颜值,想不“出圈”都难。
“超然楼燃灯”景观火爆全网,济南城市IP成功出圈,千年古城绽放出了新活力,“网红城市”成为济南致力打造的全新城市名片。可在这个流量时代,“走红”很快,“过气”也往往很快,如何深挖济南的文化基因,让济南的城市画像真正丰盈起来,这是门学问。
这一次,济南行动得很快。
8月14日,夜幕降临,由济南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遇见明湖”项目发布会在济南超然楼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遇见明湖”网红城市夜游品牌十大场景,大明湖再次“官宣”多种新玩法和新体验,这是济南深化城市形象的又一次主动尝试,这座新晋的“网红城市”,正在努力地探寻着“长红”的密码。
8月22日,济南又举行了“登场了!泉城文艺厅”启动仪式暨首场文艺发布活动。这是继成功打造“泉城发布厅”之后,济南创新打造的又一个全市性宣传文化工作品牌,目标是成为省会城市文化核心IP品牌。
看来,济南的“野心”不止是做“网红”。
天下泉城,成全天下。早在2010年,济南就打出了“天下泉城”这个招牌,从“超然楼出圈”到“遇见明湖”,无一不展示着济南在打造这一目标的尝试和坚持。
“网红”济南,正在“当红”时。
“天下泉城”,“长红”会有时。
【一】
凤凰浴火惊四海,一飞冲天动九霄。
“让济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济南”,2022年5月,济南国际传播中心应运而生,其出品的城市形象推荐片《泉甲天下》,在被誉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全球首映。一句雄心勃勃的口号,一个颇有些“国际范儿”的名字,一部精心制作的宣传影像。
不必说,这一次,济南想干点大事。
第一次,济南高调加入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等国内一二线城市都在争抢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的角逐中。
国际传播中心并非是个孤立的存在,而是被济南镶嵌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建设”这一总体目标之中:“积极构建外宣融媒体传播矩阵,在脸书、推特、照片墙、优兔四大海外社交媒体建立官方账号,推出国际版外宣平台‘泉声’,成立东亚文化之都新媒体联盟、世界大河新媒体联盟,全面提升济南知名度和美誉度。”
《泉甲天下》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来源|爱济南-澎湃号
济南有着沟通世界、互学互鉴的文化基因,这自济南僧人义净远渡重洋取经时就已显现;济南的血脉中流淌着开放的DNA,这件事儿, 还得从百年之前说起。
1904年,时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与山东巡抚周馥,联名奏请在济南自开商埠,得到了清廷批准,济南就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首个主动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大省的省会城市,被纳入国家最早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开启了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新征程。
1983年1月,日本和歌山市成为济南首个友好城市。截至2022年,济南的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已达79个。
1985年,济南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开办。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航站区示意图 来源|FM103.1济南交通广播
1990年,济南遥墙机场破土动工,1992年正式通航,国际航空物流通道就此打开。
2015年,是济南走向国际化的又一个转折点。当年年初,济南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济南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城市国际化作为一项城市战略被正式纳入决策层。
2017年初,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济南城市国际化建设行动纲要》及2017—2018行动清单。
2018年,济南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步伐,明确提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
2020年6月,省会对外开放迎来里程碑式新节点,柬埔寨总领事馆落地济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驻济南首个外国总领事馆,山东省成为拥有两个设领城市的省份。
2022年,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中国—加勒比发展交流会”“2021亚信金融峰会”“第四届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等一批重量级国际会议在济南举行,让世界为之瞩目,倾听济南声音。
第四届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在济南成功举行 来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二】
“东亚文化之都”,是国际化济南的新名号。
这是济南“十四五”蓝图中又一次成功的“深谋远虑”。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下创建的三国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2013年以来,该品牌不断推动以文化为引领的城市有机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构建先进的城市文化体系,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中日韩领导人的肯定和赞赏。
考究“东亚文化之都”的概念,指具备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和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具备一定的东亚文化资源、东亚文化气质并反映东亚文化精神,对促进东亚文化交流与互学互鉴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并经过一定程序认定的城市。
2021年,济南市首次参评,高分当选。
对济南来说,这是重新梳理城市文化脉络、加强文化交流,完善文化发展体系与机制,将济南文旅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推到一个国际化新高度的重要机遇;也是认识、评估、塑造城市文化个性,让国际社会重新认识济南、感知济南的重要契机;更是济南提升城市文化的国际认知度,进而以文化国际化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当选后的济南,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东亚文化之都·济南活动年 来源|新华网-山东
2022年4月,2022“东亚文化之都·济南活动年”以“文润古今•泉甲天下”为主题启动,举办100余场主题活动。
充分利用“东亚文化之都”这个品牌,济南的“朋友圈”扩了足足一大圈。
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理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让“泉文化”走出去,济南有底气,也有信心。“三千之城”绵延的文脉和悠久的历史,似泉般温润地流淌在大街小巷。
先说“千年”,后李文化时期遗迹,证明早在9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4600年前的城子崖遗址,更是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成为中国文化本土起源的自证地。
抗疫版“吉祥三宝”|世博动漫出品
不止于此,济南自古多名士,这点不论是疫情时期一周一换的“济南一百零八将”核酸贴纸,还是在抬头可见的“藕花路”“海右路”路牌中都有迹可循。
再说“千泉”,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泉水公园城市,一直是济南为自己贴的标签。在已公布的市民泉水直饮2022年建设项目中,新覆盖到全市5个区近40个小区。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家家垂柳,户户有泉”。
最后还有“千园”,综合公园、口袋公园等遍布全城,超过千处,“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三】
无论是“建设闻名中外的天下泉城”,抑或是“建设融通内外的开放之城”,都是济南根据《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一步一个脚印构建济南国际形象的新尝试。
只不过,打造一流的国际化城市,靠得可远不止底蕴。
从政府部门,到社会组织,到品牌企业,以至普通市民,都关乎城市形象的建构。
有论者这样描述——
人们提到阿里巴巴集团就想到杭州的创新与创业;使用华为产品、腾讯软件,就加深了对深圳的印象;看到青岛啤酒、海尔冰箱就重温了“青岛制造”,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印象。同样,社会组织或载体也是如此。比如20世纪90年代国内倡导“全国交警学济南”,济南交警形象成为山东省济南市的人物名片。
而市民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同样呈现了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
2022年,外地市民刘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山东济南人出来挨夸”的视频引发关注。
“咱们就是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山东人身上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有礼貌、包容大方,还十分尊师重道。我在济南游玩时,当地人都叫我‘老师儿’,感觉亲切又朴实。”视频中,刘女士讲述了自己在济南游玩期间的几段暖心经历。刘女士连连点赞道:“济南人好,济南的东西也物超所值,我来了再也不想走了……”
不禁好奇另一件事:国际上的济南,又是怎样一张画像?
王剑秋在题为《济南城市国际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论文中提到,被访者有不少人提到济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比如,指路标中的英文使用标准度低,作为毗邻日韩的省会城市,城市中的路标和服务亭也很少有日文与韩文解释。而公交车上的英文报站,公共卫生间内的英文解释,还存在发音不标准、翻译不地道等问题。
可喜的是,随着济南“类海外”环境建设的推进,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舜井社区涉外事务服务站 来源|齐鲁壹点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下舜井社区的例子。
舜井社区位于济南市老城区的核心地段,既有解放阁、舜井、黑虎泉等历史文化景观和建筑,也有网红宽厚里、世茂广场等12家大型商业载体。现有32个国家的约560名外籍人士在此学习、创业、开展活动。
有鉴于此,舜井社区搭建起济南首个涉外事务服务站,为辖区商圈各类群体及外籍人士提供预约式、一站式服务,搭建外语角、汉语桥平台等,面向外籍人士开展文化交流。
2019年,舜井社区被评为济南市第一个国际化社区。目前,这样的国际化社区,济南已有8个。
而这,还只是济南“国际化”氛围营造的一个侧面。
济南夜景 来源|齐鲁壹点
视角君了解到,为提高城市国际化品质、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济南不断加快推进“类海外”环境建设——
《国际化社区建设与管理通用指南》《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与服务通用指南》《济南市公共服务领域名称英文译写规范》,构建起全国首个地方国际化标准库,在全市多个街道和社区落地实施;
齐鲁医院、省立医院、济南中心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4家三甲医院开设国际门诊;
双语标识、双语播报,公共交通领域双语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内容更趋规范;
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芬兰万达、韩国水原等7国11个国际友城花园相继落地扮靓泉城
……
【四】
除了“走出去”,还要“引进来”。
我们引进什么?当然是“人”。传播学研究表明,在城市(国际)形象的传播途径中,相较于其他媒体而言,人际传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
通俗点说,“国际化”的济南建设得好不好,这事我们说了不算,外国友人的切身感受,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剑秋认为,在不了解济南的前提下,境外的外籍人士对济南最直接的了解,就是身边那些已经到访过济南的亲友的描述。只有将济南城市国际形象在这部分人群中传播开来,才能使他们在回到母国时对身边的人传递济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德国小伙王赛博 来源|中国山东网记者张敏敏
举个例子——洋女婿王赛博。
2011年,德国小伙王赛博跟随中国女友来到济南度假,两个月的时间,充满烟火气的济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济南的山、湖、泉和古建筑都太美了,带给我很多震撼;济南人非常热情,有礼貌,给人很亲切的感觉”。
爱上济南,王赛博想要留在济南,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他的梦想。
不必说,他圆梦了。如今王赛博有了个新身份,他是济南首批聘任的“泉城推荐官”。在一次对话活动中,王赛博分享了“两块钱里的诚信济南”:他在一家炸鸡店支付14元买了两个汉堡,店家又退给他两块钱,因为第二个汉堡5元,令他十分感动,直呼“惊呆了”。
这样的人际传播,有效,有力,更有情。
【五】
2019年,受日本冲绳FamilyMart邀请,济南市杂技团32人演出团参加当年8月在冲绳举办的以两国交流为目的的文艺演出。为此,济南市杂技团精心准备了经典品牌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
济南市杂技团赴日本冲绳参加文艺演出 来源|齐鲁网
文化交流,民心相通,这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有效通道。《粉墨》的轮番“登场”,是济南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多的一个缩影。
但对标先进城市,济南相关部门直言——差距仍然较大:
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艺术院团及部分非遗传承人,其他文化领域交流尚未形成规模,交流节目也只有杂技、民乐、歌舞等,没有大型的歌舞剧和知名剧目。
部分旅游产品和娱乐项目档次不够高,国际文化旅游创新能力也尚缺乏。
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如何形成网红济南品牌,这也是值得济南多方思考的问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 来源|新华网-山东
【结语】
很多人认为《新周刊》是“印象中国”的脚印,它曾先后两次踩中济南:2008年它评价济南为“钝感之城”,2016年,变为了“苟且之城”。
济南不声不响间,已经展现了自己的蜕变的能力。
这不仅是为了摘下“苟且之城”的标签,更是为当代计,为万世谋。
什么是“城市形象”?众说纷纭。视角君喜欢论者江曼琦这样一个描述:“城市形象是城市独有的文化、城市精神、城市性质、城市的区位特点和城市底蕴的综合反映,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体现着城市的价值。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使城市居住者自豪、城市旅游者羡慕、城市投资者满足,是城市的一种特有资源。”
“居住者自豪、旅游者羡慕、投资者满足”,无疑,在走向国际化道路上,这也是济南看得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