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同时考入北大又同时保研,这“四兄弟”实力“开挂”

2023-07-13 09:58:1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王梓洋

2018年,当时就读于历城二中的王梓洋、焦洋、李瑞杰、郭昊天在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竞赛中,取得3金1银的优异成绩。同年,四位同学被北京大学预录取。今年,四名“学霸”再传喜讯,同时被北大保研,可谓实力“开挂”。名校的学霸有啥“秘笈”?一起来听他们的分享。

焦洋

为化学“痴狂”的“大神”

用“破坏王”这个词来形容小时候充满好奇的焦洋一点也不为过。小学六年级时,他看到电视上一档有关科学实验的节目,视频中各种实验操作让他大开眼界,十分好奇,一下子就迷上了。“我那时还不知道这些实验与化学有关,只是单纯地觉得现象好玩好看,也想自己动手尝试。”焦洋说。

从那以后,他时常会缠着妈妈给他买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仪器和化学制剂,他在家中的书房开辟了一块“实验天地”,每天有空就开始各种“鼓捣”。“妈妈怕有危险,都让我把东西拿到院子里做,但我嫌麻烦,总是偷偷自己关着门在房间里玩。”焦洋回忆说,有一次,他听说高锰酸钾和甘油放在一起会着火,便很想自己动手尝试。他在容器里倒了200克的高锰酸钾,又倒了一烧杯的甘油,然后等在那里,起初并没有任何反应,他觉得听说两者放一起能着火的现象应该是假的,结果他刚想转身离开,容器里就着火了。

而这样的“事故”在焦洋的“实验天地”里时常发生。最严重的一次,他用两个易拉罐拼接在一起想做一个跟高锰酸钾有关的实验,结果可能易拉罐质量不好,放在酒精炉上,一下子爆炸了,顿时一团火球点燃了茶几和旁边的沙发,导致最后整个沙发都烧没了。最后还是他自己把火灭掉的。“妈妈下班回来,特别生气,勒令我以后都不准再在家里做实验,主要也是怕我发生危险,但没过两天,我又忍不住在家里尝试做新实验了。”焦洋说。

除了引发火灾,焦洋还有一次险些中毒。“上初中时,我在家里用高锰酸钾和盐酸做氯气的实验,因为当时不懂化学,也不知道试剂比例应该放多少,我就自己琢磨着放了一些,结果可能试剂太多了,容器的塞子被撑开了,整个房间一下子都是刺鼻的味道。幸好当时跑得快,要不真中毒了。”焦洋说。

从小到大,这样的“事故”案例很多,但越是这样,焦洋越是对化学感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初二那年,刚刚接触化学的他就看了20本有关有机化学、分子化学的书籍,随后,越看层次越深,除了理论书籍,还有一些外文著作和科学文献。读高三的时候,他已经学习完了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化学课程。

同焦洋一样,李瑞杰、郭昊天、王梓洋对化学的热爱也近乎痴迷。李瑞杰初三接触化学后,便因其不但能了解物质本质而且还能创造物质而被深深吸引。郭昊天因为想要探究人体的奥秘而决定努力学习化学,王梓洋因为初中时就对新能源感兴趣而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化学专业。

郭昊天(右)

“学霸”也担心“挂科”

“学霸”们眼中的北大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

“北大的自由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学到任何你想学的东西。拥有全中国顶尖的大学资源、随时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料、听到行业内权威学者的报告讲座、参加各种各样社团活动丰富生活……我觉得大学的美好在于两个词,机遇和自由。”郭昊天告诉记者,在北大,他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去未名湖畔打卡星空日记,第一次听诺贝尔获奖者的学术报告,第一次找女朋友,第一次试着健身,第一次一个人出去旅行……“进入大学,会发现世界如此奇妙,如此丰富多彩。”不过,他也坦言,“说大学可以随便玩,的确不现实,因为那样就要担心成绩会不会有不合格的风险了。”

“北大是我高中时期就向往的理想学府。在本科阶段,是科研之路的引路人;在毕业之际,是令我心怀感激的母校;在未来的研究生阶段,是我挑战科学难题的坚实依靠。”焦洋告诉记者,“不论何时与别人提起,北大都是令我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母校,但惭愧的是,我之于北大只是寻常学生中的一员。在北大中,汇聚着无数的专家学者,希望在未来我能用自己的热情为科学作出贡献,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成为这片闪耀星空下的一颗星。”

和郭昊天一样,初入大学的焦洋,也担心过会不会跟不上课程进度。“我在高中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化学竞赛的学习中,因此在入学前我担心自己会跟不上大学的课程体系。”焦洋表示,“来到北大后我发现,课程选择制度是非常个性化的。例如,我擅长有机化学,便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小班课,而我不擅长的科目,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课程。学校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有课程分级制度,每个级别的课程难度也不相同。这样的课程设计,让我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能够弥补自身的短板。”

“大学四年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李瑞杰告诉记者,虽然他在大一时候的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水平,但经过短暂的调整后,他先后获得了校三好学生和奖学金,今年还保送了北大研究生。李瑞杰说,上了大学之后,回忆高中时段的校园时光,又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理解,“高中的拼搏经历,让我养成的勤奋学习的习惯,学会了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都不要放弃,要有永不言弃和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决心。”

李瑞杰(右)

兴趣+努力是最持久的动力

目前,焦洋、郭昊天、李瑞杰、王梓洋都已经保送北大研究生,其中,郭昊天、李瑞杰保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王梓洋保研材料学院材料与工程专业,焦洋保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系。

虽然四位“学霸”都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还不足以让他们取得今天的成绩,从几位学生的介绍中不难发现,后天的勤奋好学、努力坚持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焦洋称,他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化学。高中时期,他已经自学完了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阶段的化学理论课程,利用业余时间看过的化学书籍有60多本。而且他还通过贴吧、QQ群、微信群等发展了自己的好几百人的“化学好友圈”,圈里的“小伙伴”很多都是北大、清华的博士生,平时他们都经常一起讨论交流。“回顾大学四年,我的时间全部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当中。或许我的生活看起来枯燥无味,不像其他的同学那样丰富多彩,但这几年的科研经历让我明白,做学术就是要甘于寂寞。”焦洋说,“我选择的‘有机全合成’课题,由于回报周期很长,也有人劝我再好好考虑一下,但我觉得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只要踏实地做当下的事,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

自诩为学习化学“动机不纯”的郭昊天不仅是化学科目的佼佼者,他的其他学科成绩也非常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初三开始接触化学的,但在这之前,他利用课余时间看了一些有关哲学方面的书。“我觉得哲学中有些东西说的过于唯心主义,而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所以对哲学中讲的一些问题有质疑。学习化学后,我发现化学可以探究微观世界,这让我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想从微观角度探究人类的奥秘,以此推翻我对哲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兴趣只是领路人,要想达成目标,更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李瑞杰表示,“实际上的大学生活充满了课程作业、论文和考试的压力,仅凭兴趣根本无法坚持下来。”

这四年大学走过的时光,每一步都铺垫着圆梦的道路。也许,就是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密密麻麻的笔记、深思熟虑的瞬间,成为“学霸”们保研北大路上的重要推动力,促使他们的努力结出了丰厚果实。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能够在每个日子里朝着目标前进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能够收到期待已久的offer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祝愿不辜负生命每一日的四位学霸,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上,能够寻找到人生更多维度的意义。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