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孙世会:厚酿历史传承之品味 重塑时代创新之品牌

2023-06-07 09:24:5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泉城·诗城·善城

5月10日至12日,“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办,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品牌发展。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执行院长孙世会做了题为《厚酿历史传承之品味重塑时代创新之品牌》主旨发言。

全文如下:



厚酿历史传承之品味重塑时代创新之品牌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品牌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执行院长孙世会

春秋多佳日,山水含清晖。很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此次论坛,与大家在莫干山下、凤栖湖畔,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品牌发展。首先,我谨代表济南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向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品牌之于企业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源。同样,品牌之于城市,是精神、品格和底蕴,体现在城市软实力的方方面面。城市软实力是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以做强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能级为引领,以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为支撑,以城市内生资源为依托而形成的一种包括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治理等在内的软性优势和独特魅力。一座城市只有拥有了强大的软实力,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提升城市软实力是壮大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今天,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品牌发展这个主题,就城市品牌和城市软实力,想用一幅对联来表达我的感受和体会,上联是厚酿历史传承之品味,下联是重塑时代创新之品牌,横批是软实力让城市更伟大。


上联:厚酿历史传承之品味

济南,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4700多年文明史,是史前“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便是海右名郡、齐鲁雄都。自然、文化和人文是济南最深沉的禀赋,也是济南最独到的品味。细细品味济南的历史,你会发现“山泉湖河城”最能体现济南的生态之美,整个城市宛如一幅现实版的《鹊华秋色图》;你会发现“诗城词都”对于济南来说当之无愧、实至名归,万涓汇流中到处流淌着中华诗词的文脉;你会发现仁爱诚信、善良包容等优良品质早已融入济南人的血脉,可谓上善若水,仁者善城,泉城之道,止于至善。

——泉城。济南素有泉城美誉,依泉而建、伴泉而生、因泉而名,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更是济南闻名于世界的独特标识。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1275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访济南,在游记中写到,“这个地方四周都是花园,围绕着美丽的丛林和丰茂的果园,真是居住的胜地。”90多年前,印度著名大诗人泰戈尔游历济南后写到“我怀念满城的泉池,他们在光芒下大声地说着光芒。”

——诗城。济南文化底蕴丰厚,是南北文化、东西文化、齐鲁文化、泰山与黄河文化的交汇地。在历史长河里,济南一直是一座名士云集、书香萦绕的城市。徐北文先生诗云“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自大舜至今,在济南诞生或留有史迹的历史文化名人,堪称一流的就可拉出三位数的名单。“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使济南形成了诗词文化蓬勃发展的人文沃土,唐、宋、元、明、清等名家巨擘在济南生长、为官、旅居,留下数以千计的传世诗篇,如李白、杜甫、李邕、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顾炎武、李攀龙、蒲松龄、孔尚任、郑燮、王士禛、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曾留下了赞美济南的诗文。济南人李清照和辛弃疾更是在宋代词坛如日月同辉,成就“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同样能塑造一座城市的气质,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和氛围。

——善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济南的泉水纳百川之水,容天地之精,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先圣大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孝友仁爱、百姓攸归,被儒家誉为“德宗”。《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文化承载了孝文化、德文化的基本内涵。济南人闵子骞以孝闻名,孔子曾夸赞他“孝哉,闵子骞!”。在济南,很多街巷以道德、仁爱、宽厚等命名,鲜活地记录了悠久的道德传承,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全市有4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1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3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济南的泉,千泉竞汇,水涌若轮,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济南的诗,文思泉涌,豪放婉约,文润古今世代吟诵;济南的善,涌泉相报,向美而生,好人文化源远流长。山泉湖河城的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泉城、诗城、善城”三城共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馈赠,是泉城市民的诗意栖居,更是这座城市品牌的根基和城市软实力的魂魄。


下联:重塑时代创新之品牌

济南,作为东部沿海经济文化大省的省会,自2018年以来,连续四年在全国文明城市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测评中获得第一名。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实现城市跨越发展,重塑现代城市魅力品牌,必须充分发挥软实力的强势赋能作用。为此,济南提出坚持以提升“十力”为统领,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即提升核心价值引领力、建设信仰坚定的红色之城,提升城市文化驱动力、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力、建设闻名中外的天下泉城,提升公益志愿感召力、建设美美与共的温暖之城,提升权威发布影响力、建设品牌荟萃的魅力之城,提升全域发展创造力、建设创新创意的活力之城,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力、建设功能完善的品质之城,提升开放沟通拓展力、建设融通内外的开放之城,提升社会治理协同力、建设高效和谐的善治之城,提升宜居宜业吸引力、建设生活美好的幸福之城。今年2月,济南市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济南共建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打造引领全国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样板,为探索中国特色城市软实力建设道路提供方法和路径支撑。

一是促进文旅融合,注入发展“新动力”。文旅融合不仅能推动城市文化多元化,增强城市文化的包容性,还能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加速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近年来,济南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特别是,积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融合,在发展新业态的过程中,加快打造文旅商消费新领域。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济南市抓住文旅融合、提振消费、优化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48个文旅项目,年内实现投资100亿元。今年以来,“超然楼亮灯瞬间”持续火爆出圈,登上《人民日报》,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顶流”,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超然楼的出圈,加之趵突泉、解放阁等名胜打卡地,形成了深远的叠加聚合效应,济南的城市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扩大。今年一季度,济南全市接待游客1960万人次,创造了205亿元的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22%和19%。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济南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在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中,济南位列最强周边游“吸金力”榜单首位。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焕发发展“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济南印发《济南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突出服务导向和效果导向,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切实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如济南推出“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集成服务,通过整合多部门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此外,济南还积极推进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信心和投资热情。2022年济南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3.1%。与此同时,济南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打造人才高地,培育发展“新优势”。人才是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近年来,济南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零门槛落户”政策。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一事一议”和“人才特事特办”等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为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科研经费支持。同时,济南实施“头雁工程”“火炬工程”“摇篮工程”三项人才引育工程,发布“人才政策双30条”“就业创业40条”等政策措施,聚焦人才所急所需,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随迁安置、医疗保健等暖心服务,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除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济南还注重培育本土人才,通过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人才评选等活动,提高本土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济南在招才引智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2022年,全市人才总量达249万,城市吸引力指数位居山东省首位、全国第八位。目前,越来越多优秀人才选择来到济南工作和生活,不仅提升了济南的城市软实力,也为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支撑”。科技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动力和经济增长点,可以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济南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济南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其次,济南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此外,济南也加强了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扶持基金和优惠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推动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济南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14.52亿元,同比增长28%,研发投入306.7亿元,同比增长15.5%,8项创新指标稳居全省第一,为建设强省会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五是提升治理能力,彰显发展“新风貌”。城市治理能力高,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经济难题,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市民幸福感。同时,良好的城市治理能力还可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形象。近年来,济南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其中,为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济南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提高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市民关注的环境问题,济南深化垃圾分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此外,济南还创新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数字化”模式,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济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城市治理成绩单,入选“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勇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四连冠”,获评“全国最安全城市”,正以“善治之力”推动城市加快高质量发展。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气神。”以泉城闻名的济南,将始终秉承泉水喷薄奋涌、泽被万物的品性,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软实力的“助推器”作用,让“软实力”成为助力济南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朋友们!我代表济南诚意邀请,期待与大家相约济南、触摸济南、感知济南,一同在趵突腾空中分享发展机遇,在明湖汇波中同铸时代梦想,在鹊华秋色中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 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