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济南一名社工为老服务12年,坚守社工梦

2023-04-15 10:32:2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孙浩在做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受访者供图)

2011年,孙浩成开始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主要面对的是福利院的老人,至今已经有12年的时间。多年来,他通过辛勤努力、执着探索,已经由刚开始对工作的生涩变得娴熟,也渐渐地明白了这份工作的平凡和伟大。这个职业不仅要有洞察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更要有无尽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孙浩觉得,这些年济南社会工作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他拥有了更多的“被需要”,每个人都有梦想,对于出生于1988年的孙浩来说,他想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社工梦。

社工组织智力障碍服务对象开展康乐活动

福利院里的专职社工

2011年夏天,青春可期的毕业季还在眼前,孙浩却已开始与“夕阳红”的相处。作为济南众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的专职社工,孙浩来到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在来之前,我对福利院一无所知,我甚至不知道里面住着些什么人,是孩子还是老人,他们生活的状态又如何?当我第一次有机会认真观察和体味整个福利院的时候,我的心被融化了。看到卧床老人那满足的微笑,听到孤寡老人爽朗的笑声,我感觉,我来到这里,将会改变我的一生。”每天面对着履历、性格各不相同的老人,他希望用孝心真情获得他们的信任,用专业敬业编织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工作之前,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孙浩都接触过不少老人,但福利院里的老人不一样。他们大多是孤寡老人,或过往的人生比较坎坷,或身体的残疾无法摆脱,曲折复杂的经历也造成了一部分老人的偏激、易怒和冲动的性格。年轻人意气风发,这样的状况没有让孙浩退却,在责任感和满腔热情驱使下,让初来乍到的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接纳他,帮助他,让服务对象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才能建立信任。”孙浩绞尽脑汁,和同事、前辈一起想方设法打开老人心门。平头,戴着一副眼镜,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孙浩有着特有的亲和力。他总是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和面对,让服务对象能够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给服务对象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每到传统节日,他总是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和老人们一起过节;每当老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老人的身边,为老人们排忧解难;老人情绪不好时,他总是关怀备至知心宽慰,不管大小事情,孙浩都要为老人们想到,做到。孙浩将行为主义疗法和认知疗法相结合,让服务对象悄悄改变。

“大学的时候学的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我觉得一个人能做一份学有所用的工作,是一件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孙浩说。

“我能做的还有很多”

每到周三的上午,在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的活动室里,都会不时传来阵阵歌声,这歌声或激昂高亢,或优美舒缓,或磅礴大气,或悦耳动人。这是我们福利院“快乐歌舞会”的小组成员们在排练歌曲,为“夕阳红”合唱团的表演做着准备;而在下午,同样的地方,却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场景,活动室里挤满了爱心院的成年智力障碍服务对象,他们在社工的指导下,一遍一遍地练习着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夕阳红”合唱团和成年失智者康复训练,都是近几年福利院社工重点开展的专业服务项目。从2011年7月至今,孙浩带领社工团队先后推出了像合唱团、失智康复训练等兴趣爱好小组活动和康复项目24个,极大满足了社会福利院各类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2022年3月15日起,鉴于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确保老人和服务对象健康安全,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实行了最严格的全封闭管理。作为福利院的党员社工,孙浩度过了难忘的一段时间。封闭期间,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社工专业优势,以社工理念和工作方法,将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焦虑情绪缓解、康乐活动开展、全封闭期间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工作纳入社工日常工作,还协助办公室完成各类行政性工作,从而在更宽的层面保障了福利院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在院封闭坚守了近70天。在这些天里,孙浩将精力用在社工专业工作上、任务定在保障全院服务对象心理健康上、功夫下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上。“那段时间让我体会到社工工作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作为社工我能做的还有很多。”

十几年,工资翻了几倍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12年时间,孙浩坚守在社工专业服务第一线。无事发呆的时候,这些年相处过的老人会像慢镜头一样从孙浩的眼前一一闪过。十多年来,孙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新福利院社工服务领域。从仅仅针对自理孤寡老人的小组活动和个案工作,到针对新入住民政服务对象的适应性辅导;从简单的放电影活动到合唱小组、手工制作小组、书画绘画教授、电脑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从简单的面对面访谈到结合周边工作人员的一对一心理疏导;从每年春节、重阳的小型联欢会到联系组织全市各大艺术院团、驻济高校开展的持续一个月时间的老年文化艺术节和敬老活动月;从协助工作人员接待爱心企业到整合院内院外资源,个性化定制捐赠、主动联系企业单位寻求服务,拓展各类活动。这一项项的措施,无不包含着孙浩作为一名专职社工的专业价值理念,以及作为一名基层民政人的敬业奉献品质。

孙浩说,12年来他从工作中得到了成长,得到了锻炼,“工资从最初的1400余元,到如今6500元,已经翻了几倍;从一名共青团员,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名普通社工,成为‘齐鲁和谐使者’‘泉城和谐使者’。”

工作的第三年,孙浩就考取了初级社工证,2018年,他顺利获得了中级社工师的证书。“社工行业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从每年社工证考试报名的人数就能看出来。”孙浩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最初报名人数并不多,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社工是什么,但近几年报名人数剧增,达到几千甚至上万人。“特别是去年社工站建设热火朝天,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工作普及的契机,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和范本。”

工作中,孙浩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认同和来自各项政策对行业的支持。“充分发扬人才带动作用,这无不体现了社工各项制度的日益完善,体现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金钱留人的人才方针。”孙浩说,12年坚守社工服务一线,他见证了行业变化,也希望下一个12年,自己还能以初心坚守社工梦。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