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和读者通信二十多年 济南深巷里的读者书屋

2023-04-12 19:55: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郑晓彤 实习生 吕强  

“搬到巷子里5年的读者书屋,等到了和它一样坚持等待的人。”  

解放路与历山路路口东北角的一条巷子里,径直沿窄路前行,别有一番天地。巷口转角的白色立牌上手写着“书店”两字,还有一个指路箭头。一个名叫“读者书屋”的书店,开在一幢砖红色的筒子楼下。老板刘颜祥说,书店生意还算不错。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她和书都留在这里,“有些人是我看着长大,如今还在我这儿买书,为他们的孩子买书。”  

春日午后,书店门前,麻雀在冒新芽的榆树上叽叽喳喳,不远处有老人正在小憩。巷子里总是静悄悄的,鲜少有年轻人的身影,这里是喧嚣城市的安静一隅。 

老巷子书店  

隔着口罩,都能感觉出老板刘颜祥是爱笑的,眼神一亮,笑起来眼睛便是弯弯的。  

初见时,她搬一摞新书,走路带风,步步稳当,归置东西时,利落又干脆,她说,“午后不算忙,老邻居帮忙照看了会儿,我就得空在附近吃了口饭。”  

今年是刘颜祥和这家读者书屋搬到这里的第五年。她一般在早上八点开门,简单清扫后,她开始整理读者预订的书,发走期刊杂志,再静候来店选购的购书人。直到晚上九点,她才关门,“有时候九点也关不了门,还要准备第二天要发走的书。”  

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读者书屋里,是成排的杂志期刊和满墙的各类书目,油墨飘香。“搬到这里之前,书店就已经开了快二十多年了。”刘颜祥告诉记者。  

2000年新年伊始,刘颜祥就在历山路路西的一处小档口上卖书。“来选购的多是年轻人,像知音、上海服饰、微型计算机、读者这些都是热卖的。”刘颜祥回忆说,有时杂志还没等摆放上架就卖空了,“还珠格格热播的时候,主演的海报那都是抢手货。”  

细说入行时的种种,刘颜祥总是含着笑。在她看来,那时候看书的人多,她也爱看书,“有时候杂志、期刊紧张的时候,我也看不上最新的一期,先卖给读者了。”

有故事的杂志  

直到现在,读者书屋里的书目中还有涵盖上千种各种内容的期刊杂志。  

“早些年的期刊杂志种类更多。现在的话,品种没那么齐全了。有些小众的杂志期刊,只要有人要,我还是会订,店里还是能买得到。”刘颜祥说,平日里小店里除了回头的老主顾,“散客”不少都是被那面摆满杂志的西墙“绊”住了脚步。  

周日,读者书屋偶有客人造访,或偶然至此,或慕名而来。“如果不是真走到这儿,我都想不到这里会藏着一家拥有这么多杂志的书店。”购书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读者书屋里找到了他青年时代就很爱追更的《小说月报》,“周围是砖红色的筒子楼,手里是老读物,让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可惜我孩子都已经过了爱读小说的年纪。”  

从《世界军事》《坦克装甲车辆》《潜艇与航母》到《读者》《意林》《环球人物》再到《国家人文历史》《瑞丽服饰美容》《健与美》,涵盖不同行业、不同内容偏好的各类期刊杂志在这家小店里都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刘颜祥感慨地说:“有时候一些看不出年龄的顾客在拿到选购的书目后,我心里就大概能知道他是什么年代生人,喜爱偏好大致是啥了。我也会试着推荐一些同类型的书和期刊杂志,任他们挑选。”  

跟书和杂志打了多年交道,刘颜祥熟知各种发行机构刊物的发行和到货日期,“有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主顾,喜欢看武器装备类的杂志,如今腿脚不便,不能来店里拿,我到了货,总会第一时间给他送过去。有些实在太远的老主顾,我也会给他发快递。”  

远方的朋友  

同城的购书人只占店里客量的一部分。在刘颜祥的微信通讯录里,不少注有地址的老主顾,仍在她这儿买书,“有货了就给他们发走。只要他们想要的书、杂志、期刊,我都会想办法帮他们找到,不管天南海北,有地址就能发。”  

也许就是这种“有求必回”的真诚态度打动了一些老顾客。  

搬到巷子里之前,刘颜祥的书店几经移址,“不过都搬得不远,老主顾也还找得到。实在找不到的就留了电话或者来信问书、问新店址。”  

刘颜祥回忆说,现在不少的老顾客都是那时候“打拼”下的客源。“前两天我还收到了一个老主顾发来的消息,是一个小姑娘,小时候常在我这儿买书、买杂志,后来就去国外了。很多年没回来了,当时留了电话,后来加了微信,给我发消息说快回国了,想回来要来看看我变样子了没。”  

早些年,搬家、离开济南的一些顾客,依旧跟刘颜祥保持着联系,从书信、电话到现在的短信、微信、视频通话,老主顾无形中也成了“远方的朋友”,“有时候遇上同质的杂志和书,想起来谁谁谁很喜欢,我还会发个消息,问问要不要留一本。”  

“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了,阅读的方式也多元了,再加上网购等的影响,现在还在坚持做这种小实体书店的人可能很少了,我以前很多同行都转行干别的了。”交谈中,刘颜祥也常常感慨如果没有老主顾的支持她可能也坚持不到现在,“做什么可能都不知道了呢,总之不会像现在一样开心。”  

与书有关的愿景  

“来小刘这儿买书的人不少哩。”筒子楼里的老邻居告诉记者,刘颜祥的读者书屋里,周一到周五人可能会更多一些,“散了学,来买课外书或者是辅导试题的附近学生不少。白天一些老人也来买书,走的时候都带走一小兜。”  

“生意还算过得去吧。”刘颜祥觉得,这几年除了熟悉的老主顾,零星的散客少了不少,“新面孔不多见了,可能网购方便了,大家足不出户也能买到心仪的书。大家对于实体书店的现状可能也都有数,像我店里,其实品种算是齐全,从0岁的小儿启蒙绘本,到覆盖各年级的应用工具书,再到各类期刊杂志、人文社科类丛书基本都能在这儿找到。但来买书的大多还是学生,店里的工具书卖得最多。”  

尽管如此,刘颜祥还是会每天忙在店里,忙着老主顾的杂志和新学生的辅导书。有时候,儿子也常来帮忙。  

刘颜祥说,书堆里长大的儿子最后选择了他喜欢的足球,“刚出了满月,我就把他带到店里来了,最苦最累的时候都把他带在身边了,再大一点,他跟小豆丁一样,在店里翻体育杂志……冬天里,去拉书,他就坐在摞得高高的书上边,小脸冻得通红,鼻涕都冻住了。想想,小店能干到现在真挺不容易的,不过都熬过来了,如今孩子大了,懂事体贴,我也觉得日子都在变好。”  

忙完手上的活,周边的老邻居喊上刘颜祥去采院里的香椿,一路上爱说爱笑的刘颜祥招呼打了个遍,“大姨,晒太阳呢。”“小宝宝,小心电动车。”巷子里都是熟人,哪怕没人看店,刘颜祥也是放心的。来店客人看见店里没人,选好书坐在门口就等一会儿,巷子里也就传来了“老板马上就来”的喊话,偶尔也会有义工来帮帮刘颜祥看店,“我也能偷个懒”。  

“在我眼里,啥事都不算事,都能克服,生活怎么都得过下去。”对于刘颜祥而言,这些年,书店陪着她,她也伴着书店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从小刘到刘姐再到阿姨,我也算是见证了一些人的成长吧,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在我这儿买书,现在他们的孩子也来我这儿买书了,我也从小姐姐变成老姐姐了。书还是这些书,看书的人可能不一样了。”  

“只要还有一个人看书,这个店我都会继续开下去。我们就相互陪伴吧。”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