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频道>内容详情

济南市历下区熙华小学:厚基础、涵底蕴、提品质、争一流,做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

2023-03-22 10:13:0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杨芳王思羽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王晓峰

2023年,学校提出“厚基础、涵底蕴、提品质、争一流”的工作目标,做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

在济南市历下区熙华小学,33位教师的平均年龄38岁,其中一半30岁以下。这里面有济南市未来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工程第一期人选1人、区教学能手6人、名班主任4人、高级教师2人、二级教师7人、教研名师4人,另外还有省级优课4节……建校不到三年,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2023年,校长王群提出了“厚基础、涵底蕴、提品质、争一流”的工作目标,希望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先将自己的基础打牢。最终,通过长期的坚持,真正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学校将项目化学习落在思政教育上,探索将“大思政”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年轻教师的“一对一家教”

“讲听研”带动教师队伍成长

“目前,学校的名师、名班主任已经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接下来就是要发挥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王群表示,在教师队伍培养上,当前学校的重点任务便是打造青年教师队伍。

“讲听研”的教学模式便是让年轻教师获得成长的重要形式。王群介绍说,学校划分“名师能手引领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研讨课”“初任教师规范课”四个层面,通过“讲听研”的方式,邀请不同阶段的教师,各自上一堂展示课。课前,为了提高听课效果,相关学科教师将进行集体交流,指导备课思路、教学环节、教学重难点等内容,让老师们带着任务听;课上,学校还会邀请专家进行讲评,进行专业上的引领。“最重要的则是课后的思考。”王群说,“课后,老师们将再进行一次正式研讨,将课前指导、专家建议、个人体会等思考落脚在‘研’上。”

三年前,三年级三班语文教师、班主任王曦来到熙华小学,她认为,这种“听”“磨”“讨论”的模式让自己的成长特别迅速。“提前观课、写感受、做笔记,再进行听课、线上研讨,听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让王曦记忆深刻的是她从师傅尹晓夏身上学到的麻利的处事风格、思维清晰的授课方式和对细节的要求,“所以我也将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从朗诵时声音的干脆力度,到课堂上的坐姿,再到文具摆放的位置等,都是从对师傅的学习而来。”

数学老师李秀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便获得了济南市历下区“教学新苗”的一等奖。李秀坦言,自己大学毕业后就考入学校,身份的转变让她一开始并不适应。但是学校打造了青蓝结对工程,李秀说,师傅就像自己的“一对一家教”一样,从如何讲课到如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步步引导自己成长。

“在准备教学新苗比赛时,师傅评价我总是在急于完成教案,眼里没有学生。”李秀说,自己一开始确实很失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但在师傅的指导下,李秀意识到是自己“备学生”的过程不够充分,于是她便开始试着在课下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李秀开始在课堂上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

教师精心教,学生用心学

“爱学课堂”引领个人能力提升

教师队伍发展的落脚点终究在于学生。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学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出发,以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学导课堂、合作课堂的创设和作业的创新,实现“爱学课堂”的打造。

语文教务主任尹晓夏认为,教师首先要具备“爱教、会教、能教好”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做到“爱学、会学、能学好”。尹晓夏提到,新课标要求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就意味着,语文课堂要从传统的单篇授课变成以结构化任务群的形式,构建课堂教学的素材和内容。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是达成目标较为有效的方法。”尹晓夏说,课上,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将逐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能够让课堂目标更明确、效率更高。“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重点教。将学生‘推到前面’,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老师教的意识,最终指向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而在作业方面,尹晓夏也尝试用班级文化的创设,实现环境育人。以低年级学生为例,每个班级的展示墙都开辟了“我和生字交朋友”的板块,每个月设置一个主题,如9月开学时,语文老师就会将班里学生的名字打印出来贴在展示墙上,引导学生从认识新同学的名字开始,实现对生字的识读。

每天早上,学生翻开口算练习册的下一页,计时、口算、同桌对题、小组汇报……十分钟之内便可以自主完成当天的口算练习。而这正是数学教务主任姜菡对孩子们自主能力培养的结果。姜菡表示,如今新课标对数学学科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原来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基本思想能力和基本活动经验两项基本能力。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授知识时,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更多地是教方法而不是教知识本身。

“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好方法。”姜菡说,这在课堂表现中也是一样的道理。课上,每个小组都会有一块小黑板,小组成员先自主思考老师的问题,将想法写在本子上,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成员之间一致的想法可以记录在小黑板上,不一致的则可以继续讨论,相互碰撞思想。姜菡认为,爱学课堂靠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生愿意学、愿意在小组中展现自己,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给自己带来一种成就感。

不仅如此,学校还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借助“晨诵雅韵”“午练妙笔”“口算300”“单词showshowshow”等环节,将教育教学落在细微处。

“大思政”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项目化实践实现内在品格养成

课堂之外,学校还将项目化学习落在思政教育上,探索将“大思政”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实施实践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实现了多个学科与多项能力的融合。

政教主任董囡囡提到,学校结合办学理念,在构想德育教育创新时,提出了“非遗少年代言济南”的德育活动框架。曲山艺海、济南市花、老街老巷、济南名人、济南饮食、特产水果……董囡囡介绍说,该框架紧紧围绕家乡本土文化,分为四大板块、19个主题和37项活动,“每一个主题的开展都是采用小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充分调研,每班一特色,老师借助制作的导引手册,引导孩子以为家乡代言的方式主动探索了解相关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董囡囡表示,不仅实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济南文化的丰厚底蕴,为成为“泉城小主人”而感到骄傲;同时,通过自主研究寻找答案,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升。而对老师来说,活动进一步也培养了班主任的意识,让老师们有教育意识和教育情怀,在课本知识传授之外,将对人生和事物的理解逐步渗透给孩子。

“实践内容由易到难,学生能力由低到高,实现了能力的螺旋上升。”董囡囡说,在系列德育活动中,学生逐步了解了十几种非遗文化,学会制作2-4种非遗作品,形成了“济南名人集锦”“济南古街古巷旅游图”等二十几种实践成果。为了能够达到活动、体验的最佳效果,学校还特别进行了系列的活动过程评价,包括活动前言、活动前测、活动实施、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活动后测、小组讨论、评选明星等方面。最终通过学习、整理、提升,从而内化成学生的内在品格。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