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任为
“我坚持无偿献血11年了,我家老李献血也有19个年头了。”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交谈的这位女士叫宋娟,是一位公益达人。54岁的宋娟称自己是“草根公益人”,帮助困难学生、无偿献血,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在宋娟的家中,挂满了感谢信与锦旗。
宋娟是吉林省白山市人,现在在济南生活。在宋娟的影响下,15岁的儿子李一鸣也组建李一鸣志愿服务队。宋娟告诉记者,“我只要活着,就要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儿子参观了山东省血液中心后,准备把无偿献血作为送给自己18岁的成人礼。”
“妈,您当姥姥了。”
2月20日,在济南市历城区黄台南路,记者来到宋娟的住所附近。“我在这。”一身白色穿搭的宋娟脚踏着一双厚底运动鞋,站在路边向记者挥手。穿过公路一侧的灌木丛绿化带,记者跟着宋娟走在一条小巷上,“我家就住在这,这个楼房是九几年的老房子,好在这附近有几所学校,孩子上学方便。”宋娟指着前面居民楼向记者介绍。
宋娟打开房门,记者注意到,和房门相连的是一间不到5平方米的客厅,一面墙上都挂满了受助人送来的锦旗。客厅另外三面墙上贴满了宋娟和他儿子李一鸣的荣誉证书、感谢信和他们参与各种志愿活动时的照片。径直穿过客厅,两侧便是两间卧室。宋娟说,她家总共有50平方米大小。
“我们家的床都是上下铺,我一直在资助几个孩子上学,每到寒暑假,孩子们都在我家吃住。”宋娟说,她最早资助的一批学生现在已经工作了,也组建了家庭,“有在企业上班的,也有做生意的,还有在日本、韩国发展的。”
“他们现在成家了,我们便很少联系了。但是他们每逢人生节点上,就和我发个消息。”说着宋娟打开手机微信界面,向记者展示她和她资助学生的聊天内容。“妈,你当姥姥了。”“妈,我准备结婚了。”“妈,这是我上班拿的第一份工资,你收下。”记者看到,他们聊天和宋娟的聊天次数并不多,但是每逢有什么喜事都会首先给宋娟发消息分享,他们和宋娟聊天之前,都会加上一个“妈”。
11年献血2.9万毫升
记者谈起怎么走上志愿事业,宋娟谈起,2006年8月,她在济宁曲阜市偶遇一位游客胃病发作。宋娟急忙将这位游客送到医院,为他垫付一万多元的费用。当医生问起患者的名字时,宋娟一脸茫然,医生得知事情经过后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事后,宋娟得知游客转危为安,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也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从那时起,公益的种子开始在宋娟的心底生根发芽。
2009年12月5日,宋娟成立了一家志愿者协会,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的公益。同年,宋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3年她登记了遗体(角膜)捐献。记者了解到,宋娟前些年在曲阜生活,因为担心随时有人需要她捐赠造血干细胞,所以她一直没有更换手机号。
“我家老李主要是捐全血,我捐血小板。有些人认为献血不利于身体健康,我对象献血19年,我献血11年了,我俩现在身体都很好,这是我的证明。”宋娟打开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记者看到宋娟无偿献血11年,献血总量2.94万毫升。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到2012年两年时间,宋娟组织志愿者每周两次无偿献血,共上百次,参加人数五千多人次,无偿献血量达到120多万毫升。
疫情期间,宋娟还给历城区的居民发放免费口罩,给社区老人免费打印二维码挂牌,解决老人手机扫码难的问题。
儿子成立志愿服务队
宋娟告诉记者,今年2月18日,她的15岁的儿子李一鸣和同学参观山东省血液中心,回来后写了一篇作文。文章的最后一段,李一鸣是这样结尾的,“今天的参观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18岁成人礼那天去献血,无疑是给自己、给社会最好的一份成人礼。”
“这个是五年前,我第一次带儿子去外地帮助一家困难家庭时拍的视频,我儿子还把自己的100元压岁钱捐给了他们。”宋娟为记者介绍。视频中,宋娟的儿子李一鸣脸上带着稚气,从胡同里边拍着视频走出来,上车坐在宋娟旁边说,“我虽然说损失了一百块钱,但是给予了别人快乐,学会给予会更快乐。”
宋娟说,从那以后,她经常带着儿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2019年的一天,李一鸣向宋娟“抗议”,为什么每次做公益都要听妈妈的,他也要自己组织去帮助别人。宋娟看着儿子长大了,就帮儿子成立了李一鸣志愿服务队,成员大都是李一鸣的同学。
现在的李一鸣已经是志愿服务的一名“老人儿”了,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组织团队向环卫工人送春联、汤圆,曾多次组织志愿队联合蓝天救援队去学校开展防诈骗宣传。2021年7月,河南省发生洪涝灾害,李一鸣组织团队成员向河南省鹤壁市捐赠物资和现金,河南省希望工程和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李一鸣团队发来感谢信。2022年青少年社区志愿奖评选中,“李一鸣志愿服务队”获得了全国优秀公益社团的提名。
宋娟告诉记者,李一鸣可能也是受到我和老李的影响,自己也想做公益,也影响到他的同学,也能影响到同学的家长,“爱心传递吧,我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加入到志愿队伍中,帮助更多人。”